空了 - 2010-7-27 17:57:00
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修“无我”境界?
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常常提到“无我”境界,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我”境界到底该怎样修呢?实际就是把自己放下!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放下!把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的心放下!把世间所有的一切贪欲和占有心放下!把名闻利养虚荣之心放下------!逐渐淡化财.色.名.食.睡,无论在何时何地.在各个方面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忘我的工作.学习.生活.修行,随缘的渡化和帮助一切众生,从此一心一意只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建立广大的胸怀,体贴众生的苦难,明了事实的真相,把身心完安住在佛号之上,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一切事物都不要分别执着,看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向佛菩萨学习!作佛菩萨的事业!在一切时一切处都锻炼自己眼顺.耳顺.鼻顺.舌顺.身顺.意顺,不能只选择好听的一面,而不愿接受忠言逆耳的话,佛法重视实质而不重视形式,可谓是自修自得冷暖自知!顺耳的话听多了容易产生傲慢之心,这样对我们的修行极为不利!因而会错把自己安住在小我之上,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我们要向一切众生学习,没有众缘的推动,我们根本无法成就道业!因此必须做到“忘我”------“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阿弥陀佛!
“信 愿 行”
信:真诚的相信……相信自己,相信佛,相信佛与法师的教导,相信净土,相信因果六道等。
愿:把生活的一切看淡些,随遇而安,把修行放在首位,把为众生念头放在首位,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把自己交给佛菩萨、众生和大自然,心常在道上,处处不忘自己是学佛人,不能贪恋世欲享受!真心切愿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存净念,当下净土!
行:真干!把修行落实在家庭、生活、工作、社会、学习等方方面面,最关键的是不要排斥现实生活之中的任何人 事 物!应面对一切,理解一切,解决一切,善待一切,圆融一切。有父母在,把儿女做好,有妻子的把丈夫做好……,是党员的就把党员做标准……,总之一心一意的作好周遭的一切,心在何处,佛在何处,佛不离心,无处不佛!修行不能搞杂了,多而不宜,专一必精。没事时不能把心闲下来想东想西的,有时间就听经,颂经和念佛。这样做不但不会紧张,还会经历充沛,法喜充满的!带着这重心情去生活、工作等,人生的质量自然会提升,这样一来,什么平安的,幸福的,如意的,健康的等等一切自然而到,不要都不行!真是妙不可言呀!老实念佛,不求自得,一门深入,清净是佛。
学 人:空 了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真心无我
[right]「该帖子被 空了 在 2005-9-8 12:37:04 编辑过」[/right]
觉心居士 - 2010-7-27 17:57:00
[em15]
净如 - 2010-7-27 17:57:00
净空法师专集[em5]
我举出这个例子,做学问跟我们学佛很类似,我们要在佛法上有成就,应当专心,应当远离一切干扰,专心致志就在经教上下功夫。但是佛教导我们要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锻炼。换句话说,经教里面学的一些理论原则,要能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得上,这才是真实智慧,这叫真正修行。我们要问到底修的是什么?我常常讲的这十六个字,修的就是这个东西,怎样远离自私自利,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断掉。你要是不跟大众接触,自私自利怎么断?关在房间里断不了,要与人接触才断得了,与人接触念念为他着想,不要为我想;念念为社会着想,念念为苦难众生着想,我,慢慢就淡忘掉了。久而久之什么是我?众生是我。我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我,这叫契入境界。名闻利养放下,念头没有了,世间人求名求利,我们晓得这些东西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对于修行还没有成就的人,这东西决定有障碍,绝对不是好东西,有毒;对于佛与大菩萨来讲,这东西不但没有毒,它还是宝。什么宝?能够帮助佛菩萨教化众生。所以说成就戒定慧,那东西可以用。没有成就戒定慧,那个东西是障碍戒定慧的,沾都沾不得,这个道理你要懂。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26卷)「二者出生四辩随顺音声」
[e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