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根本是戒律,佛陀说过,毗尼住世,佛法则住,是故为佛弟子,应当守持净戒.
持戒应声闻戒,菩萨戒等持,性戒与遮戒同护,防非止恶,谨护威仪,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为佛弟子,应当如是。
持戒的人是最有爱心的人,因为他爱一切生命,所以他不杀生,因为他尊重自他一切众生的劳动成果,所以他不偷盗,因为他尊重梵行,所以他不邪行,因为他轻视妄言,花言巧语,所以他诚实语,因为他知道酒能乱性,所以他不饮酒。一个真持戒的人,他心心念念想到的都是众生,所以他最有爱心,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修行
莲池大师
修行如驾上滩舟,
暂歇篙是便下流.
若不从兹勤努力,
几时撑得到滩头.
行仪
藕益大师
举佛音声慢水流,
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
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
左右回旋半展眸。
动静威仪常如此,
不枉空门作比丘。
学佛的人,不论出家在家,都应该严持戒律,以戒为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如来家业,住持佛法,使佛法流传于世,永不断绝.
出家在家戒律虽有不同,但总不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作为一个在家人,应该受持三归五戒,行十善业,因为五戒十善是人间天上的护照,有了它,可以保证不堕恶道,如果再精进念佛,决定可以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作为一位出家人,修学的次第是戒定慧三学,所谓依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律虽不是最高,但它却是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定慧无由得生,修行决定不能成就。这就如同盖楼房,首先一定要打地基,地基若不打,楼房一定会倒塌,而且越高越危险,出家人修行也是这样,舍弃戒律,再勇猛精进,也是南辕北辙,离圣道越来越远,真修道人,可不慎乎?
拜读~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
[MP=400,00]http://www.haikong.com/foyue/../fileupload/foyue/baixue.wma[/MP]修行到底如何是下手处?简单的说,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去脾气,化禀性,时时检点自己,观照自己, 自己有哪些毛病缺点,要敢于承认和发露,真诚的面对,老老实实的改正,烦恼习气再重,不出贪嗔痴三毒,三毒再细细追查下去,看是来自贪心还是来自嗔心,还是来自愚痴无明之心,这样层层剥落,烦恼就暴露在我们面前了,这时要生起惭愧忏悔之心,观照因为他的作怪,才使我们流浪六道,受苦不息,今天我一定要把你看破放下,决不再被你左右,尽管你有一层美丽的面纱,到头来终究坏灭,终究是一场空,一切皆无实义,如是长时观修,工夫就会渐渐得力,久而久之,烦恼自然去除,清净真心自然显现。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就告诉我们,凡做一切事,都不可生起执着心,一切法皆空,都无时义,千万不要被假象蒙蔽,如果执着于外相,就是行邪法,就是不解如来真实义,佛说这是可怜悯者,做事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凡事尽心就好.
不要向往生命有太多光彩,有时候,生命太过闪光,会迷失了自己的双眼,进而迷失了自己的真心,这才是最可怕的,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最好。
居士入寺须知
寺院是僧众清净共修,安心办道的地方,切忌喧哗吵闹,但是作为寺院,它需要四众弟子的共同护持,出家众内护,在家众外护,如此内外和合,才能保证佛法源远流长,永不断绝。作为在家佛弟子,既要护持常住的正常运作,又要护持大众师父们安心修行,这是非常不容易作到的事情,所以居士们进入寺院应特别小心谨慎。在这里,末学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1.进入寺院应缓步轻声,切忌大声喧哗,扰乱清修之地.
2.见到出家人应合掌问讯,侧立一面,待师父走过再行。若确有急事需先行,应跟师父打个招呼,不可卤莽,匆忙而去,有失威仪。
3.有事需先到客堂,请示知客师父,得到允许后再行,不可擅做主张。
4.若与某位师父有缘,欲请教佛法,可根据情况,先到客堂打个招呼,再去请教.到师父寮房,应先顶礼师父再请教,不可闲话家常,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别人生命,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请问完应向师父谢法,拜辞而去.
5.若到寺中作物,应珍惜培福机会,不可散心杂话,更不可说是道非,说四众过失,罪过不小。
6.凡是寺院,皆应护持,凡是师父,皆应尊重。不可分别彼此,更不可比较高下,令他人心生诽谤。
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我们这些旅居的游子,不过借假修真而已,寺院也同样是提供我们暂时修行的地方,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佛弟子.
心静闲看物亦静,芭蕉过雨绿生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