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佛学图片 〗 » 卍 佛教图片 卍 » 唐卡艺术
如筏 - 2010-7-27 18:09:00
唐卡艺术
  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在藏语中,唐卡的原意是印章,后来却演变成藏式卷轴画的名称。唐卡的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也有很多关于历史、传记、文学、民俗、科学知识的作品。如果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来区分,唐卡主要有两大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国唐”;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做“止唐”。止唐又可以根据画背景时所用的不同颜料划分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唐卡产生了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流行于卫藏地区,尤其是拉萨一带的勉唐画派,流行于康区一带的噶赤画派,以及流行于后藏地区的钦赤画派等。

3109

佛祖释迦牟尼
3110

药师佛
3111

文殊菩萨
3112

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
3113

四臂观音
3114

弥勒菩萨
3115

金刚总持
3116

金刚萨埵
3117

莲花生大士
3118

宗喀巴
3119

金刚手菩萨
3120

大威德金刚
3121

四臂玛哈嘎拉
3122

黑袍金刚
3123

马头金刚
3124

普巴金刚
3125

胜乐金刚
3126

骑狮护法头戴金盔帽
3127

大红司命主
3128

财宝天王
3129

黄财神
3130

尸陀林主夫妇
3131

大白伞盖佛母
3132

绿度母
3133

白度母
3134

尊胜佛母
3135

空行母-金刚瑜伽母
3136

狮面空行母
3137

光明天母
3138

吉祥天母
3139

妙音佛母
3140

作明佛母
3141

叶衣佛母jpg

思乡 - 2010-7-27 18:09:00
:strong:
如筏 - 2010-7-27 18:09:00
元代 《金刚亥母像》唐卡

3142


    扎达县托林寺出土 高48厘米,宽36厘米 这是一幅尼泊尔画派的作品。此画派大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其主要特点是,画面中央为主尊,其他尊像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六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薄,饰物沉重感强,以暖色调为主。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的明妃。是佛教徒修密宗仪轨时,正式修密的必备供奉像,因此常被绘于唐卡中。

如筏 - 2010-7-27 18:09:00
分治时期 《佛陀及二弟子像》唐卡

3143


长67厘米,宽59厘米 这幅唐卡采用了藏族绘画艺术中最为普遍的主从相配的构图手法,整个唐卡颜色趋于暖色调,尽管画面布满人物及装饰图案,但主题突出,主尊为释迦牟尼,四周为从属人物像,即舍利子和目犍连以及众僧,画面繁缛但不凌乱,且讲究一定的 比例,为当时西藏西部唐卡的上品。
如筏 - 2010-7-27 18:09:00
元代 《时轮坛城》唐卡

3144


长96厘米,宽83厘米 坛城即曼陀罗,在佛教密宗里主要指诸佛、菩萨、 圣者所居处之地。时轮坛城里外三层,是以时轮金刚为中心的世界。此幅唐卡 绘制技艺高超,整个唐卡色彩要求严格,配色和谐,尤其是坛城上方(北)为黄色,下方(南)为绿色,左方(西)为红色,右方(东)为白色,采用了冷暖对比的手法,不仅立体感特别烈,而且分别具有不同的深刻寓意,唐卡周围其他尊像绘画格外细致,线条十分流畅。唐卡四角分别画有密集金刚,喜金刚和胜乐金刚等本尊像,是典型的早期唐卡艺术之佳作。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明代 《姊妹护法神像》唐卡

3145


高105厘米,宽68厘米 姊妹护法神又名犀甲护法,或皮铠甲护法,在藏传佛教中属于“出世间护法神”,但其特征却更接近“世间护法神”,还有战神的职责。护法神即护卫佛法的神灵,认为具有非凡的神通,被佛陀或其他高僧大德收服后,立志归顺佛法,护卫佛法,护卫修行佛法之人。藏传佛教的护 法神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超大神力的高级神灵,称为“出世间护法神”, 如班丹拉姆、大黑天神、多闻天神、姊妹护法神等;第二类是仍与众生有情,居住在今世间的神灵,称为“世间护法神”。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明代 《大威德怖畏金刚像》唐卡

3146


长93厘米,宽84厘米 在藏传佛教中,大威德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也是格鲁派主修的密宗主尊之一,以凶暴威猛的气势慑伏一切魔障,在密宗经典中被称为“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 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由此得名。大威德怖畏金刚有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各有宗教上的象征意义。该唐卡以蓝色为基调,其红色背光是 典型的齐乌岗巴画派之风格。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明代 《多吉丹佛塔》唐卡

3147


长105厘米,宽85厘米 多吉丹佛塔位于印度伽耶,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是佛教徒向往朝拜的圣地。“多吉丹”是藏语音译,意为金刚座,它是菩提道场,象征坚固永恒。这幅唐卡中的佛塔塔形别致,主塔居中,中央有一尊释迦牟尼等身像,小塔林立四周。 在画中共有一千多个佛龛,内有一千多尊佛像。此画属于勉唐派风格,大部采用工笔微画 手法绘成,有的人物高度不及一厘米,依然眉清目秀,舞姿神态被描绘得十分生动。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无量光佛》唐卡

3148


长145厘米,宽94厘米 无量光佛之名原是阿弥陀佛梵语名字的意译,因为佛典中称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后在佛教的流布过程中,无量光佛逐渐形成独立的个体,受到广泛供奉。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上师供奉》唐卡

3149


长79.5厘米,宽53厘米 此幅唐卡是勉唐画派的作品,该画派由勉拉顿珠嘉措创立,是藏区公元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线条工整流畅,色调变化丰富。此画画面中央绘制宗喀巴大师。下方画的是大海,从海里长出一棵如意树,树上画有三百五十七个上师和佛、菩萨、护法神像,以这种形式来表现教法的传承。藏传佛教最重师承,专门有以供奉上师为内容的修行方式,称作上师供奉。西藏佛教的各教派都有自己的上师供奉唐卡,这幅是格鲁派的。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妙音天女像》唐卡

3213


长58.5厘米,宽38.5厘米 妙音天女是藏传佛教中的智慧和文艺女神。传说大梵天十分爱听微风吹拂南海时发出的乐音,所以这些悦耳动听的声音化成了聪慧美丽的妙音天女。妙音天女文静慈善,身着华丽天衣璎珞,手持琵琶,作弹奏状,端坐于五彩缤纷的莲花中央。唐卡上方绘有五世达赖等各位上师。此幅唐卡属勉唐画派作品。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八药师佛》唐卡

3214


长260厘米,宽165厘米 在堆绣唐卡中有一种形式叫"剪堆",即制作时先将各色不同质地的绸缎剪出人物与图案形状,但不在其背面充塞羊毛、棉花等物,而是直接拼接缝合在背景为一色的大幅布幔上,该药师佛唐卡正是剪堆作品。由于药师佛发愿为世人解除病苦,延生续命,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僧俗大众的特别尊崇。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密集金刚像》唐卡

3215


  长82.5厘米,宽62.5厘米 密集金刚,亦称密聚金刚,是根据《密集经》绘制的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像。密集金刚面相愠怒,三头六臂,头戴五佛冠,中间的脸为蓝色,左边的脸为红色,右边的脸为白色, 第一右手持**,左手持套索;第二右手持金刚杵股,左手执利剑;第三左右手拥 抱着一面四臂的明妃,跏跌于莲花宝座上。明妃的右二手依次持**、套索,左二手依次持宝珠、利剑。按密宗经书的理解,法器和颜色都有深奥的函义。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无量寿佛》唐卡

3216


高80厘米,宽53.5厘米 这种在浓重的朱砂底色上,用色彩和金线描绘神佛 人物的唐卡称作赤唐。无量寿佛本是阿弥陀佛梵文名称的意译,后逐渐演化为阿 弥陀佛的化身,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怙主。由于佛经中说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所以在藏传佛教中极受尊崇,许多人供养,以求益寿延年。这幅唐卡中的主尊佛周 围绘有144尊大小相等的无量寿佛,专用于供奉在殿堂内修长寿之用。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松赞干布像》唐卡

3217


长76厘米,宽49.5厘米 这幅唐卡是噶赤画派作品,该画派形成于公元16世纪下半叶,公元17世纪后走向繁荣,以昌 都为中心,主要流行于康区一带,被视为唐卡的第三大流派。此画派的创始人南喀 扎西将勉唐画派传统技法与印度金铜造像的风格直接摹写相结合,人物造像趋于 优美自然,在背景描绘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则吸收明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色彩偏重 青绿。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公元629年即赞普位后,继续兼并诸部,统 一吐蕃,定都拉萨,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制订法律。公元641年与唐朝联姻,迎娶文 成公主,对促进汉藏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画面下方两侧为赤尊公主、 文成公主以及两位大臣。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宗喀巴传》唐卡

3218


长118厘米,宽69厘米 此唐卡为刺绣唐卡。刺绣技艺来自内地,与藏族绘画相结合制作的刺绣唐卡是用绣针引 彩线,按设计的图案,以不同色彩在绣料上构成花纹、人物图案等。人们使用不同的绣线和运针方法表现出物象的质 感,达到完整和谐的审美效果。宗喀巴(公元1357年至1419年)原名洛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 故尊称他为宗喀巴。他年幼时跟随曲吉顿珠仁钦出家,学习显密教法九年,十六岁赴藏深造,先后在前后藏投名师学 法,对五论、五明、显密教造诣颇深。公元1409年在拉萨创办祈愿大法会,同年又在拉萨达孜县建甘丹寺,逐渐形成西 藏佛教格鲁教派。该唐卡主要描述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其中的辨经场面,极具特色。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唐卡

3219


长46厘米,宽33厘米 据《千手千 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载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时,听 千光王静往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经”,发愿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 长出千手千眼。此幅唐卡中间画的主尊即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周围是噶当 派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所供奉的佛像。该唐卡属于勉唐派风格。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白度母像》唐卡  

3220


  长120厘米,宽82厘米 这是一幅贴花唐卡。贴花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著名的 一种唐卡工艺,属于唐卡中的“国唐”类,即彩缎唐卡。其制作过程是用各色质地不同的绫罗绸缎剪出人物 形状和各种图案,在其背面充塞羊毛、棉花等物,再逐一绣在深色底子的大幅幔布上,使画面具有立 体感及织物特有的质感。度母也称“救度母”、“多罗母”等,传说是从观音眼中变化而来的救苦救 难菩萨,共有二十一种,以颜色区分。白度母面生三眼,手心、足心各有一眼,共七眼,所 以又被称作“七眼女”。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释迦牟尼像》唐卡

3221


长91厘米,宽59厘米 此幅唐卡是勉唐画派的作品,释迦牟尼是 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多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画面中为释迦牟尼,跏趺而坐,两侧为两个弟子。在下方两侧绘有班丹 拉姆及姊妹护法神,中央绘有僧俗信徒供奉的繁荣场面。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吉祥天母像》唐卡  

3222


    长113厘米,宽75厘米 吉祥天母,藏语称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护法神之一,西藏的 大小寺院和布达拉宫都供奉她的壁画、塑像和唐卡。吉祥天母系忿怒佛,她骑一骡行走于血海之中, 其四周是风火交加。她身披人皮,头戴人头骨饰,手捧有装着人心、人血的头盖骨,给人以恐怖的感 觉。这幅唐卡上方的中间为宗喀巴大师,其右为七世达赖,左为六世班禅丹白益西,唐卡下方为吉祥 天母的属下诸神。这幅唐卡属于勉唐画派的风格。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须弥山图》唐卡

3254


  长175.5厘米,宽141.2厘米 这幅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世界构成观念。须弥 山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被佛教引用,作为宇宙器世间基础金轮山上形成的高 山,意译为“妙高”、“妙光”等。在须弥山之上有诸天界,日、月、星位于山腰。须弥山的四 周都是大海,四面各有一大洲,分别是南方瞻部洲、西方牛货洲、北俱卢洲和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间又有八小洲。在唐卡下部画的是地狱中的景象。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藏民族起源图》唐卡

3255


长91厘米,宽62厘米 每个民族的起源都有自己古老的传说,关于藏民族起源的传说也很多,比较流行的 一种说法是,藏族远祖是由观音点化的神猴与罗刹女结合而生出的猴子、猴孙,吃了不种自熟的五谷,逐渐变为 人类。这一传说虽然加上了“观音点化神猴”的宗教色彩,但从猴变人这种说法看来,和进化论的观点有相通之 处。此幅唐卡正是根据藏民族的起源传说绘制而成的,主要描绘由猴变人的经过,以及第一代赞普至聂赤赞普 时期发展冶炼、农耕等重要史实,并且再现了西藏著名的寺院建筑,是对整个藏族历史的浓缩反映。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噶玛巴·都松钦巴像》唐卡

3256


长77厘米,宽51厘米 噶玛巴·都松钦巴(公元1110年至1193年)意为知三世,是噶举派 塔布拉杰的重要门徒,本名却吉扎巴,哲雪(今四川甘孜)地方人,十六岁出家,十九岁到前藏学 法。他先学噶当教法,后师从塔布拉杰,公元1147年在西康类齐乌噶玛地方修建噶玛拉丁寺。公 元1189年又在堆垅建楚布寺。后来以噶玛拉丁寺和楚布寺为中心逐步形成噶玛噶举派。他的弟子噶玛拔希从元代宪宗蒙哥处获赐金缘黑色方帽,在藏传佛教各派中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 度,追认他为一世。唐卡中的噶玛巴·都松钦巴戴黑帽,主要表明他是噶玛教派黑帽系活佛的祖 师。这唐卡画风属于噶玛噶举画派。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医理树喻图》唐卡

3257


长77厘米,宽64.3厘米 《医理树喻图》一共有四种 , 形象的描述了藏医理论的基本内容。此幅唐卡由四个树干组成,分 别代表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它们所生长的叶片代表不同病情的来源、症状及治疗方法。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三长寿佛》唐卡

3258


长106厘米,宽70厘米 此幅唐卡是勉唐画派的作品,画面 上方绘有无量寿佛,下方左右各绘有尊胜母和白度母。藏传 佛教认为,无量寿佛、尊胜母和白度母都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可以带给 人健康平安和福气,所以统称为三长寿佛,也叫长寿三尊。
如筏 - 2010-7-27 18:09:00
清代 《莲花生像》唐卡

3259


长66厘米,宽46厘米 这幅唐卡是典型的勉唐画派作品。该画派形成于公元15 世纪,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派严格讲究造像量度,色彩鲜艳,富于变化,线条流畅。 莲花生,公元8世纪佛教密宗大师,生于邬仗那(今巴基斯坦),所以又称邬仗那大师。公 元761年前后,莲花生入吐蕃弘传密法。他教导吐蕃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邀请大成就 者,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奠定了西藏旧派密宗的基 础。莲花生所传密宗咒法对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形成影响较大,被该派尊为祖师。由于他 弘法有功,藏传佛教信徒将他和静命大师(寂护)、赤松德赞合尊为“师君三尊”。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