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2010-7-27 17:58:00
萧平实 着
第一节 观想念佛:日想
观想念佛,主要是为了厌离这五浊恶世、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净 土的人所谓的修行法门。观想念佛的法门,有观想、有思惟;但主要 在观想的正受,而以思惟作为辅助。观想念佛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所 谓的十六观而言。观经的十六观,后三观说的是上、中、下九品往生 的事情,前十三观讲的是有相的观想。虽然讲有相的观想,但也说到 第一义的部份。理修的部份,虽然没有几句话,但是如果有利根的 人,观想到某一层次后,阅读到理修的这几句经文,仍然有可能悟 入。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加上理上的修持,是观经事理兼备的特色。
十三观的第一观---日观,是释迦牟尼佛因为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 希夫人的请求而说。阿阇世王因为篡夺王位而将其父王关闭在王舍 城,并要杀害他。经过两位大臣的劝阻,阿阇世王不杀文王,但禁止 他人送食物给父王,企图要饿死他。韦提希夫人,见自己丈夫被关、 儿子不孝,所以常常盼望世尊救度。她常把面粉炒热,和水及酥蜜, 贴在身上再穿上衣物去探监。到了牢中,将自己身上黏着的面剥下 来,让频婆娑罗王吃。有时候,她身上挂着许多的璎珞,内装有果汁 供养王夫。因此故,老国王很久仍未死。阿阇世王就问卫兵:「为什 么这么久还没死?」卫兵答言:「王母常身上贴着面、璎珞装着果汁 来探监。但我们不能搜身,故国王不死。」此时,阿阇世王就想要杀 害母亲,但是他所最依靠的二位大臣就说:「从来只有无道之王杀害 父亲,就没有无道之王杀害母亲的;若有无道之王杀害母亲,我们就 该远离。」两位大臣以手按剑,倒退出宫。此时,阿阇世王知道事态 严重,就惭悔说:「我不杀母后了,请您们不要离开。」这样,总算 老人家可以存活,老王也因而不死,但是韦提希夫人却因此被囚禁。
之后,韦提希夫人在牢狱中面对灵鹫山跪求世尊:「弟子过去生做 了什么恶业而生了这么不孝的儿子?我不愿生于五浊恶世,愿世尊救 度弟子。」世尊就从灵鹫山消失,而出现在地牢之中,频婆娑罗王虽 被禁闭,但是常有目连尊者、富楼那尊者飞空而至为他说法。韦提希 夫人求世尊,世尊出现后,大阿罗汉亦从空而降。韦提希夫人说: 「我不想在此五浊恶世再生存,希望能够到别的殊胜世界去。」世尊 就以其佛力示现十方无量佛世界。韦提希夫人看过之后说:「极乐世 界最好,但如何到那里去?」世尊才教他日观等13种观想的方法。传 法之前先放光照频婆娑罗王,使他遥见世尊摄受于他,于是虔诚顶 礼,而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此是观想念佛法门的缘起。
欲修日观之前,要修学净业三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事行部份;有 净业三福,才好修行观想念佛法门。
日想,即是在日没时用想的方式来观,很多人修观想不能成就,是 因其心用在观而不在想;观想要成就,应当先用想,想成就之后,才 开始用观。所谓「想」,譬如打坐时作白日梦,但又心里很明白自己 在作白日梦,这时候白日梦仍有形色,很清楚,和晚上作梦是一样 的,接着才去观察它。作白日梦时,是「想」而不是「观」;观想一 定要从想入,观是想成就之后用观来观察我们想得够不够庄严和细 致?如法不如法?因此,观经里面处处要我们用想。譬如说:人不是 生来就瞎眼、生盲的话,有目都能见。目之能见,是因为心的关系, 有心便能想。目既看过太阳,我们心里就去想太阳,并以实物来练 习。即太阳将下山时,对着太阳来观想,眼睛对着太阳正心正念来 看。看过了,眼睛闭起来去想太阳(注意想时不要用观,亦不可用眼 睛看)。想那个太阳就在心中,如同作白日梦时的那个想,挪到此时 来用。若模糊不见了,就张眼再看一、二秒钟,再闭眼练习。经过几 个傍晚练习之后,只要作想,心中即有红通通的太阳,这就是初观成 就,此观比较容易。
第二节 观想念佛︰水想
第二观:水想。先要想西方一切都是大水,遍布一切处。这水很清 澈透明,但知道它是水,非常明了,心不可分散,(因为往往有人作 水想时,心会分散。)心不分散,了了分明后,想水渐渐凝结成透明 的冰,整个西方大地都是透明的冰,没有泥土。
在冰想成就之后,开始想透明的冰有一些颜色,好像琉璃一样透明 的浅绿色,很漂亮。即是西方极乐世界整个都是透明的琉璃世界。琉 璃地内外均有自然的光,很透澈。再想琉璃地无量无边,非常广阔。 再想琉璃地的下方,是金刚所做的七宝金幢。这个七宝金幢把极乐世 界的广大琉璃地支撑着。每一个次第想成后,观察有无漏失。
此时再观想支持着琉璃地的金刚七宝金幢有八个面,面与面之间有 楞柱。每一面都是百种宝珠所成,每一颗宝珠都放出一千种的光明; 每种光明内有八万四千种颜色,各不相同,照映着整个琉璃地,那就 好像有千万亿颗的太阳一样在照射整个极乐世界的琉璃地。
琉璃地很庄严,其上有许多银柱子,银柱之间有黄金作的绳子,分 成一些间隔,用七宝在间隔的地方,将之庄严起来。整个极乐世界琉 璃地上的各种庄严都观想分明之后,再想这些极乐世界的七宝,每一 个宝都有五百色的光,这五百色光,每一种光都好像一朵朵的花一 样,又好像天空的星月一样。这些光照射到天空都形成花的模样,好 像是星星月亮一样,聚集在虚空而形成光明台。
这光明台上有楼阁,是由千万百宝所合成。在光明台两端各有百亿 花幢、无量乐器来庄严。从一切七宝所放散的光中吹出八种清风,这 些清风会使乐器自然吹奏出苦、空、无我、无常的声音、观想到此地 步,水想功夫成就。第一阶段日观,想多观少;第二观,要用多一点 观。当我们每想一部份成就时,欲知是否了了分明,则要用观。观察 到某些部份没有了了分明时,就要用想,想成就以后再观察所想的境 界是否了了分明。将每一观分成许多阶段,逐步的随想随观,较容易 成就。
第三节 观想念佛:地想
第三观:地想。上述之水想,是坐下来在静中开眼观想,观察到很细 致,完全俱足。第三观则要练习眼睛张开时,仍可看得到、想得出 来。除了吃饭时以外,大部份时间都在作水想,了了分明即是第三 观。直到动中的观想功夫,一样了了分明,即是第三观成就,叫做粗 见极乐国地。
佛陀又说:如果末来世的一切众生,想要解脱生死的苦,应告诉他 地想的观法。为什么呢?因为第三观成就时,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 之罪。请注意!观想念佛法门主要在灭罪,罪业重的人大多执着有 相,故观想念佛最适宜。第三观成就时,既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 罪,一旦舍离报身时,必能往生净佛国土;不光是极乐世界,别的世 界也能够去。这已经是三昧,但此三昧仍不是念佛三昧。
第四节 观想念佛︰树想
第四观:树想:想极乐世界的宝树。要想第三观里面由黄金绳所间 隔出的道路,两旁都种植七重行树。七重行树,是路的左右都各种七 排树。这七重行树,每棵树高有八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华里,约二公 里)。一棵树约有一万六千公里高,比喜马拉雅山高太多了。
宝树有七宝所形成的花、树叶:犹如世间有花、叶,但均由七宝所 形成,各不相同的珍宝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此,一棵树观想成就之 后,观想一行;一行观想成就后观想二行;直到观想成两边各有七 行。观想一条黄金道及两旁七重行树完成后,再观想极乐世界大地的 无数黄金道与行树,每棵树观想分明。
每棵树上的花朵与树叶,都是由各种珍宝所形成,颜色间杂庄严。 琉璃色的花叶,散发出金色光明;玻璃色的花叶,放散出红色的光;玛 瑙色的花叶,放散出车渠色的光;车渠色的花叶,散出绿真珠色的 光。并以珊瑚琥珀等一切的宝贝来作为树上所扮的一切装饰,这些珊 瑚琥珀也都放光。树上虚空有妙珍珠所织成的宝网,每一颗珍珠都散 放光明。这张珍珠宝网上面还有六张同样的宝网,共有七层。七层宝 网之间有很大的间隔,每一间隔各有五百亿座的妙花宫殿。妙花宫殿 之中有诸天童子。每位童子身上所挂珠宝为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 宝。每一摩尼宝的光,可照一百由旬,如同百亿日月所照的光,无法 形容。
极乐世界的所有宝树,每行每棵均很整齐排列,树叶不会互相遮 障。叶叶之间生各种的妙花,花上有七宝果。每片叶纵广正等二十五 由旬(长宽约五十公里),每片叶有一千种颜色,犹如一百种美丽的 图画,如同天人所戴的璎珞一样。那些花为黄澄澄的金色,从金色中 散放出来的光明如同旋火轮,许多旋火轮在树叶中生出许多果实,这 些果实,如同大光明宝瓶一样会化出无量的幢幡宝盖。这些宝盖中映 现出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佛事,也示现十方的一切佛国。故在极乐世 界可见到一切的佛国,即是此道理。如此,整棵树连同空中七重宝 网、妙花宫殿,诸天童子等一一观想分明,是第四观成就。此观比前 细腻,但仍属观想三昧,不算观想念佛三昧。
第五节 观想念佛:八功德水想
第五观:八功德水想。极乐世界有八个大水池,每一水池都是七宝 所作。水池里外镶的珠宝都是柔软的,是由如意珠王所生,每颗宝贝 均有七种颜色。水池旁有水渠,均由柔软黄金做成,水渠底是杂色细 小的金刚宝作为下边铺设的砂子,不会滑倒。八大七宝池内和池边水 渠内充满八功德水,水池也是以七宝做成,杂色金刚铺底。
在每一个水池里面,各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我们这个世界上,地 球的总人口现在大约有六十亿。如果我们现在这地球上的所有人,不 论男女老少一起往生去的话,这才只是八个七宝池中的一个而已。
这些观想而成的七宝莲花有六十亿朵,每一朵都一样大,叫做「一 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直径大约是六公里,所以这个花很 大。在每一朵花跟另一朵花的空间有「摩尼水,流注花间寻树上 下」。摩尼就是宝珠,摩尼水就是宝珠所成的水。这种水顺着莲花的 空隙,上上下下的时候,自然会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以及六波罗 蜜。另外还有赞叹诸佛相好等。
有的人往往误解,以为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具足了,其实往 生到极乐世界马上花开见佛,具足无生法忍及各种神通,那不是一般 的人。一般的人到了那边,要在莲花里面坐。为什么要在莲胎里面坐 呢?那个莲花含苞待放、内外不相见,一般往生的人就在里面坐。这 一坐短的半天,长的一天、七天、十天那可不一定。那里的一天是我 们这里的一个大劫,一个大劫算算是多少个地球的年?有人算几千亿 年,有人算几百亿年,有人算过二千多亿年,我们不管它了,反正就 是一个大劫。坐在那里面做什么,坐在那里面不是让我们在那里做梦 去打妄想。我们在那里面就是要把过去生的一切恶业的种子消除掉。 在莲胎里面很清净,让我们不起妄想,这样经过半天或一天或者一 旬,(一旬是十天),十天就是我们这里的十个大劫,那么长的时 间,坐在里面听什么,听「摩尼水流注花间,寻树上下」,讲来讲去 好像录音带一直放音---凡是有受皆苦,有生是苦、心是无常,世间 是无常、所以是无我,所以是空,都是讲这一些。然后又教你一些解 脱之法,像六波罗蜜的法。在莲花里面坐到了一段时间,整个的八识 田已经改变了。改变了之后就表示这个人的根性,已经可以见佛了; 那个时候才会莲花开敷!或看见佛或者看见化佛化菩萨为他说法,才能开悟,得无生法忍,所以不是一到那里就万事OK。
我们如果知道这个道理,何妨在今生中,以有生之年,先去修学一 部份呢,将来舍报到了那边,比别人又快过好几倍。
接下来说,这个水池是由七宝所造成的;七宝之中有如意珠王,他 会放射出金色的,很微妙的光明;这个光明不停的变做百宝色鸟--- 一百种的珍宝颜色组成的庄严相的鸟---牠的声音很和悦优雅,吐出 来的声音都是在赞叹佛、法、僧,和赞叹念佛念法念僧。这样的观想 就叫八功德水的观想,这是第五观。
一剪梅 - 2010-7-27 17:58:00
第六节 观想念佛:总观想
第六观---总观想。要观想极乐世界的众宝国土。我们前面说极乐 国土有一些分界,现在观想这些分界里,每一个区域上面各有五百亿 的珍宝所成的阁楼,这一些阁楼里面,有无量诸天,在那里面奏天 乐。这些宝楼上面又有许多乐器,虚悬在空中,庄严有如天宝幢一 样。不必去弹奏它,自己就会发出乐音,这一些乐音里面也说念佛、 念法、念僧。这一些念佛念法念僧的声音,我们很多人觉得奇怪,但 是我们到后面无相念佛里面就会做解释,我们这世间也有,只是要看 各人有没有那个因缘听到。这一观,就是把前面的第三、四、五观, 合并观想,叫做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又叫做总观想。
在第七观之前,佛陀先为韦提希夫人说明,第六观观想成就时,可 以除掉无量亿劫极重恶业。(不是普通恶业,是极重的恶业)。命终 之后必定往生极乐国土。接着就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我将继续为你说 明消除苦恼的方法,那就是第七观及以后的观想,你们学会之后,也 要广泛的跟大众分别解说。
世尊讲完这句话之后,弥陀世尊跟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就出现 了。出现的时候光明炽盛,没有办法完全看清楚西方三圣的圣相,因 为太亮了。在这时候韦提希夫人看见西方三圣之后,赶快接足礼拜。 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我今天因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亲见无 量寿佛和两大菩萨,可是未来的众生要怎样才能够看得见西方三 圣?」释迦世尊就告诉他如果想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话,应当先在七宝 地上做莲座想,这就是准备进入念佛三昧的观想。
第七节 观想念佛︰花座想
要观佛之前先观莲座。这莲座上的莲花有八万四千瓣,先想其中一 瓣,具足一百种珍宝的光彩颜色,每一片莲花有八万四千脉。所谓花 脉譬如叶脉。树叶的叶片是平的,可是有一些部份成条状分歧,高于 叶面,就好像人手上有筋脉一样。这些花瓣因为很大,一定要有花脉 支持,不然软绵绵的就倒了。每一片花瓣有八万四千脉,看起来就好 像天画一样。再想每一花瓣的八万四千脉的每一个脉都有八万四千种 光,必需要观想到清楚分明。接着说明这朵非常高广的莲花,每一片 花瓣有大有小,最大的在最外面。最小的在最里面,其长与宽各有二 百五十由旬。一片花瓣观想完成之后,观想这一朵莲花有八万四千片 的花瓣,再观想这八万四千瓣的每一片花瓣与花瓣中间,都有百亿摩 尼珠王来做装饰。每一颗摩尼珠王都有千种光明。每一颗宝珠王放出 的千种光明,会形成宝盖,这些宝盖也是七宝合成,遍布于极乐世界 琉璃地上。这朵八万四千瓣的巨大庄严的莲花中央有个花台。这个花 台是用释迦毘楞伽摩尼宝做成。这个莲花台又用八万金刚甄叔迦宝、 梵摩尼宝及妙珍珠网庄严起来。在这莲花台上,有四柱宝幢、每一个 宝幢是覆盖在莲花台的四根柱子上,每一个宝幢有如百千万亿须弥 山。每一宝幢上面都有宝缦,宝缦有如夜摩天宫一样。(夜摩天宫在 欲界第三天)。都有五百亿的微妙宝珠,来做为庄严和照明之用,每 一颗宝珠又放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种光又形成八万四千种不同的 金色。每一种金色都照射到极乐世界的每一处国土,在每一处国土做 出许多变化不同的相貌,有时候变成金刚台,有的时候变成珍珠网、 有的时候变成杂花之云、在十方随意变现而做佛事,这个叫做花座 想,包括莲台宝座宝幢光明的观想,这是第七观。
然后世尊说:这个妙花台,是法藏比丘---弥陀世尊未成佛之前发了 大愿而成就的。想要念弥陀世尊的话,(这里所谓的念「阿弥陀」, 是观想的念佛,不是持名号的念佛)先要做这个第七观,观这个妙花 座,不可以做其它观想。每一片花瓣,每一颗宝珠,每一颗宝珠的光 几种、如何变现,以及台幢,都要观想得非常清楚;好像在镜子里看 见自己的面相很清楚一样。如果能够观想成就的话,可以减除五百亿 劫生死之罪,一定可以生极乐世界,这个是在相上讲。
然后接着话锋一转,讲到理上来,世尊说法,有事有理,初善、中 善、后善。有时说法为适应众生根器而偏于事,但也会讲一些理。有 的时候偏于理持,也会讲一些事修。现在就说这个花座想观察完成之 后,接下来要想佛。想佛的时候,先要懂得一些知见,便说:「诸佛 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诸佛正偏知海,从心 想生」。
这就是说,十方无量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无身可见,既然无身 可见,又为什么叫我们观这个相?因为众生心爱攀缘,叫他观个无 相,观不真切,定也不容易增强,所以叫他观相。但是也跟我们开 示:因为诸佛如来他是法界身,法界之身非形非色非相,所以能入众 生心想之中。如果如来的身有色,有固定的相,他就不能进入众生的 心里面去,只有非形非物的法界身,才能够进入众生的心想之中。既 然是这样,便可以无限制的,完全的出现在众生心中。若有五百亿众 生观想他,他就能入五百亿众生心想之中。世尊又进一步开示说:如 果有人心里观想佛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时候,其实这 个观想成就的人,他本身的自心就是三十二相,就是八十种随形好。 当他观想弥陀世尊成就的时候,这个观想的心就是报身佛,因为这个观想不可能离开真心,独自完成观想,而观想成就也不可能离开佛 心。所以成佛作佛就是这个心,这个心的本身也就是佛(报身佛)。 因为诸佛一切的正知正觉,一切的智慧都从这个心想之中而产生。
我们刚开始讲观想的时候,就提到:要观想就要像作白日梦一样的 那一种心,才想得起来,不能用妄想心来观。做白日梦的时候,把白 日梦里面的梦境妄想除掉,那个能想的心就是报身佛。梦境、妄想、 能观之心则是化身佛。但是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所以当我们能够 这样观想的时候,那个观想的心就是报身佛;将来成为报身佛也是那 个心,所以应当要一心系念的观想彼佛---弥陀世尊。
第八节 观想念佛︰想象观
接着,要观想无量寿佛的话,应当先想有一尊佛的形像,他坐在刚 才观想成的花座上面。在这样观想的时候,心眼开了,立刻成就极清 净天眼,便可以清楚的看见整个极乐世界七宝庄严的宝地、宝池、宝 树行列,诸天宝缦依附树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这个时候包括前面 的地观、水观整个的全部合起来。跟这个花座想和弥陀世尊坐在花座 上面的庄严相,含在一起配合观想。这个时候心量已经非常广大,很 清楚的观想成就,好像在看自己的手掌一样。
这样观想之后,还要观想弥陀世尊连同花座花台,祂的左右两边各 有一朵莲花与花台。这左右两边的花座上面都坐有菩萨。在弥陀世尊 本身的右边(我们看是在左边),花座上面坐的是观世音菩萨,另一 边的花座上面,坐的是大势至菩萨。两位菩萨跟弥陀世尊一样的放 光。而当我们这样观想三尊完成的时候,我们所观想的西方三圣,不 需要我们再观想祂们放光,祂们自己会放光。这些光是金色的,照耀 极乐世界所有的宝树。然后再观想整个极乐世界很多宝树的每一颗宝 树下面,都出现三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面都是跟刚刚观想的西方三 圣一样,只是比较小。遍极乐世界所有的宝树下都同样有西方三圣, 这一种观想成就的时候,就会听闻水流光明和诸宝树、凫、雁、鸳、 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就修到这个 地步。这很不容易,定力必须非常好。还要练习到出定时也能够不散 失,跟观经所讲的完全相同。如果有所不同那就是妄想,如果完全相 同,即是粗想见极乐世界。这不是细观,是粗想而已,这是第八观。 此观修成时,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今生必可修成念佛三昧(亲见自 性弥陀),也就是说,今生必能继续深观,修成第九观而得念佛三昧 (明心见性)。
第九节 观想念佛:遍观一切色想(念佛三昧)
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此观更细腻更伟大。此观是专门观想无量 寿佛的身相光明。无量寿佛的身相,就像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阎浮檀 金,所放出来的那一种金色。佛身的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 旬。一条恒河的每一颗细沙代表一由旬,一个恒河沙数由旬就不能想 像了,现在说不只是六十万亿,是六十万亿的那由他的恒河沙数由 旬---无量寿佛身量无限的广大。修此观者心量必须无限广大,才能 观想无量寿佛无限广大的身相。想好之后要想祂的两眉之间有自毫右 旋,好像银河旋系,犹如漩涡。这白毫相的大小像五个须弥山那么 大。然后观想佛眼清净有如四大海。这个海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 海,是香水海的那个海。要知香水海有多大?去看华严经就知道了。 无量寿佛的佛眼有如四个大香水海那么大,而且清白分明。然后祂身 上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光明,都像一个须弥山那么大。
世尊又说:再来要想弥陀世尊的圆光。(圆光是指佛身周围的 光)。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 有佛光芒照射千由旬,有佛光芒照射一个大千世界,有佛光芒照射无 量无数的百千世界。无量寿佛的圆光,就像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一个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无量寿佛的圆光范围是百亿个银河旋 系。身旁圆光就有这么大,所以能光照无量无数世界。然后再想他的 圆光里面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化佛,每一尊化佛的身边 都有两尊化菩萨作为侍者。接下来观想,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种的相 好、每一种相好里面各有八万四千种的随形好。然后每一种随形好里 面有八万四千种的光明,每一种光明都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众生,不 舍一切众生。这样的光明相好和化佛,没有办法完全清楚的说出来, 要靠忆想的人自己心地之中能够很分明的看见。
看见了无量寿佛的这一个庄严身相,就同时看见了十方一切诸佛。 这不是说在看无量寿佛的这个身相的时候,同时跟十方一切诸佛的身 相重迭在一起。无量寿佛的无限广大的身相和无量无数的化佛化菩 萨,充满了观想者心中,已经没有剩余的空间可以容纳十方一切诸佛 身相。但是,如果十方诸佛身相不和所观想的无量寿佛身相重迭在一 起,怎么看得见十方一切诸佛?实际上,他们不是重迭在一起。这里 所谓的「见十方一切诸佛」,不是字面上的「见十方一切诸佛」。如 果依文解义,就会「三世佛怨」,因此,观想念佛的这个次第完成 了,而且同时「见十方一切诸佛」,才叫做念佛三昧。前面第八观 说:第八观完成的时候一定能在现生中成就念佛三昧,现在讲:这一 观修成,同时得「见十方一切诸佛」,这才是念佛三昧。这个阶段的 观想功夫完成的时候,叫做「观一切佛身」,不是指一切佛的应身报 身,而是法身。那么我们要引用下一段经文解释刚刚所谓的「见十方 一切诸佛」不是指看见一切佛的色相。而是指亲见自性弥陀---明心 见性。
接下来这一段经文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 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从这一段便可知道前面所谓的「即见十 方一切诸佛」,不是看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而是说明「心眼开 明」---开悟的人所亲证的境界。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 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 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无缘慈。不要以为大慈悲是有慈有 悲。没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没有慈、没有悲;因为他是无缘慈、 无缘悲。因为无缘慈无缘悲,没有慈没有悲,所以能摄取一切众生。 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必限制特定的因缘或对象,这叫无 缘慈,这才是大慈悲。到此地步,明白真如佛心,亲见自性弥陀时,便见自己与十方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所以称为「观一切佛身」, 「见十方一切诸佛」。
第九观修学完成之后,在这个报身坏掉之时,他一定可以生于诸佛 之前,得到无生忍。想无量寿佛的时候,要注意有个要领,要从其中 的一种相好先想---先想祂的眉间毫相,这个白毫相要观想得非常清 楚,非常分明。如果眉间的白毫之相能够观想得很清楚的话,其它八 万四千种的相自然而然就可以看见,所以不要听到前面那样讲,就害 怕了。第九观成就的时候,诸佛会现前为你授记,会告诉你:「某某 人,你在多久以后成佛,佛号叫什么,佛国世界叫什么,转**几 遍,率多少声闻众,度多少菩萨众,正法住世多久,像法末法各住世 多久」。会跟你预记,这叫做授记。这是第九观---真正的念佛三 昧。所以,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住弥陀。何以故?「以见诸佛 故,名念佛三昧」。自此观起至十三观止,皆是念佛三昧,已见十方 诸佛故,已入实相故。
第十节 观想念佛︰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
第十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想「观世音菩萨」身量有八十 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他的身体是紫金色。(所以有人用天眼看见观 世音菩萨示现的时候。祂的金光里面透出玫瑰色,这叫紫金色)。顶 上有肉髻。这肉髻想成之后,接下来想他颈项圆光(就是头光)。他 的脸有百千由旬那么大。这个圆光里面有五百尊化佛,好像释迦牟尼 佛一样。每一尊化佛都有五百尊菩萨和无量诸天做侍者。他的身光里 面显示出五道众生的一切相。顶上有天冠,天冠是用毘楞伽摩尼妙宝 做成的。这个天冠的中央前方有一尊站立着的化佛。很多画佛像的人 把观世音菩萨圣像的天冠里头的弥陀像画成坐佛,是画错了,应当是 立佛。这一尊立佛、高有二十五由旬。
然后要观想观世音菩萨的面相,如黄金色;眉间的毫相是由七宝所 成的颜色,放射出八万四千种的光明;每一个光明里面又有无量无数 的百千化佛,每一尊化佛又有无量无数的化菩萨作侍者。然后再观想 这些无数的化佛化菩萨,变现自在,遍满于十方世界。
观世音菩萨的手臂就像红莲花的颜色,有八十亿的微妙光明做为璎 珞,这些璎珞现出一切的庄严佛事。然后观想他的手掌有五佰亿种不 同莲花的颜色;手指尖端,每个指端各有八万四千种的画,好像印 文,可以印出来一样;每一种画里面各有八万四千种的颜色,每种颜 色放出八万四千种的光;这种光是柔软之光,不会强烈刺眼,让人家 睁不开眼睛,所以能普照一切。他就是用这样的宝手来接引众生。
接下来想「足」,足底有千辐轮相;佛像的手脚掌上有千辐轮,观 世音菩萨脚底也有千辐轮相。祂走路时,只要把脚一抬起来,脚底千 辐轮相就会化成五佰亿的光明台。脚踩下去的时候,那可妙了,有金 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想到这里,便知观世音菩萨行步时的 无比庄严。至于其它的身相,都跟无量寿佛一样;只有祂顶上的肉髻 和不见顶相比不上无量寿佛。这样观想成就之时,叫做「观观世音菩 萨真实色身想」。这是第十观。
要观想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先要有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能做这 种观想的人,不会遇到各种的灾祸,一切的业障全部除尽,并且除掉 无数劫生死的罪。像这样的大菩萨,只要听到祂的名称,就获得无量 的福报,何况是这样很详细的去观想分明。欲观想观世音菩萨的话, 要先观想顶上的肉髻,然后想祂的天冠,其余诸相再次第一种一种加 以观想,这个是第十观。
第十一节 观想念佛:观大势至菩萨色身想
第十一观---观大势至菩萨色身想。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和观世音菩 萨一样。祂有一点不同,祂全身光明照耀十方无量数的佛土。祂的光 也是紫金色,和观世音菩萨的光一样的颜色,有缘的众生就可以看见 了。但是这种紫金色的光,除了有眼通的人能看到以外,还有个意 思,那就是智慧光的意思。所以观经讲:「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 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所以大势至菩萨还有个名称,叫作「无 边光菩萨」。因为祂的光无量无边,祂以智慧光来普照一切,让一切 见到祂的智慧光的人能够永离三涂之苦,永远不入三恶道。所以祂的 名号又叫作「大势至」。
一般人解释大势至这三个字是从祂的另一个威德上来说。说祂行走 的时候,十方世界都震动,在地动之处就示现出五百亿的宝花。每一 朵宝花都是庄严高显,好像极乐世界宝花一样。当祂坐的时候,七宝 国土,一时动摇,所以又叫祂大势至菩萨。
但是称祂为大势至菩萨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刚才讲的无边光。因为 祂的光是智慧光,若有众生被照到,就永离三涂之苦,永远不入三恶 道。这是什么光呢?这就是观经说理的部份;被这智慧的光照到,就 是指开悟;当一个人悟道了,亲见自性弥陀之时,他的心就同时放 光。如果他为人说法,一心而不以染心说法,他就会放光。有天眼的 人就能见到。我们说这个人就是已经被大势至菩萨的无边光所照耀。 十方虚空无数佛世界的每一个世界的念佛人中,必有某些人亲见自性 弥陀,心放自性光明,此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照耀无所不至,故名大 势至,亦名无边光菩萨。
见了自性弥陀之后,明自真心,见自本性,必将因为由悟而生的 「理一心」的定力、慧力、「道共戒」的戒力,凝聚成「无上力」, 所以从此永远不入三恶道。这就是观经里面讲的「见此菩萨一毛孔 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之意」。当一个人亲见自性弥陀之 后,他所看到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佛。每一个有情众生都示现出他 的佛性,了了分明,这就是见十方诸佛的净妙光明。所以大势至菩萨 就是智慧的代表。
祂还有一种功德:我们要观想祂能够在无量无数的佛世界配合着无 量无数的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菩萨,充满于无量世界之中;也 能够将十方世界的分身无量寿佛和分身观世音菩萨连同祂自己的分身 大势至菩萨,一起聚集在极乐国土,遍满虚空,皆坐莲花座,皆演说 妙法。这就是观见大势至菩萨。这就是第十一观。
第十一观成就的时候,可以除掉无数劫无量数生死之罪。这个观想 成就的人,永远不入胞胎;那就是说,他永远都在诸佛净土来来去 去,不会出生为人、鬼、修罗,称为不入胞胎。这个胞胎包括卵生、 湿生、胎生和一部份化生。也不会出生于我们这一种五浊恶世。这是 第十一观。
第十二节 观想念佛:普观想
第十二观---普观想。第十一观成就的时候,应该自己这样作一个 观想,想自己在极乐世界出生了。出生于极乐世界的时候,是坐在一 朵宝莲花里面,结跏趺坐。单盘或双盘都可以,这个时候莲花是合起 来的,还没有开敷。观想完成之后,再观想莲花一瓣一瓣的张开。莲 花开敷完毕,再观想有五百种颜色的光来照我们这个色身。然后观想 自己眼睛张开了,看到佛菩萨遍满虚空之中,也听到水、鸟、和树林 的声音以及遍满虚空的佛菩萨所出的音声全部都在演说妙法。所说的 妙法与我们这里所读的十二部经相符合。
这样入定观想纯熟之后,还要练习出定的时候在行、住、坐、卧之 中保持这种观想不会散失掉,第十二观---普观想就完成了。这普观 想叫作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此观完成之后,无量寿佛和观世音菩 萨、大势至菩萨将会常常化身无数,在这个人身边护持。
第十三节 观想念佛︰杂想观
第十三观---杂想观。要先观一尊高一丈六的无量寿佛像;祂在池水 上面站立。无量寿佛的身量极为广大,无量无边,不是我们凡夫所能 够想象。但是因为无量寿佛久远以来就有愿力---凡忆想祂的人,必 定可以成就忆想。祇要观想佛的形像,就可以得到无量无数的福德, 何况是观想无量寿佛身像的具足。丈六高的佛像观想完成后,继续观 想无量寿佛具有广大如意神通,在十方国变现自在。祂所现的身量有 时是一丈六,有时祇有八尺之高,都是真金的颜色。在十方国土显像 的时候,祂的宝莲花以及圆光化佛都要像第九观所讲的那样。还要观 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随侍于十方国土示现的无量寿佛身边,身 量略小于无量寿佛。
观想的时候两尊菩萨要如何分别?祇有头部不同。大势至菩萨的天 冠正面是一个宝瓶,观世音菩萨的天冠正面是一尊化佛---阿弥陀佛 的立像,不是坐像。若能观想清楚分明的话,这个人一定能够出生于 西方极乐世界。此观主要是在第五、九、十、十一观的观想完成之 后,把他们合并在一起,然后缩小佛菩萨的身量,观西方三圣,或者 一丈六,或者八尺,在十方世界示现而度化众生,这叫作杂想观。
观想念佛总共有这十三观。十三观之后另有三观,讲的是往生的品 位高下不同,所摄化的根性的不同。证果的不同,我们在这里不作说 明。想要知道的人,可以去读阅《观无量寿佛经》就清楚了。观想念 佛法门主要是针对放不下形像的人以及罪障很重的人而说的修行法 门。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法门观的时候,要离开前五识,要 用第六识来观,(意即缘第七识作意去想)」。所以用观的方式来修观想,就不能 成就,而要用想的方式。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 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 才能够成就。
第九观开始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在第九观之前虽然有观想,但不是 观佛,亦不见十方一切诸佛,所以不叫念佛三昧,叫作观想的三昧。 至于第二观之前(第一观和第二观)它不叫三昧,因为动中不能分 明。第三观开始动中也可以观想清楚,所以第三观开始才叫作三昧。所以读《观无量寿佛经》,应当要有一些事上理上的思惟和分别,然 后才好修行。(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