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地藏莲社 〗 » 卍 佛学交流 卍 » 在家居士护持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
修学 - 2011-4-26 10:05:00
在家居士护持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

(转载)

    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如意宝藏,若能竭诚恭敬供养三宝,广种福田,将来决定获得财富无量;其发心大者,即福德大。《分别布施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于当来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于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当知是人获福无量;何况于今现在在行施?”给孤独长者是居士发心的模范者。

    从前印度舍卫国宰相——须达多长者,归依佛陀之后,即发大菩提心,以“黄金布地”为代价,购得祗陀太子的花园,而兴建“祗园精舍”大讲堂,恭请佛陀莅临说法。

    须达多居士因为乐善好施,时常救济孤独贫苦者,所以大家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也因为他的勇施,而致七次赤贫。他最后一次更是贫困到最极点,竟致“家库空空如洗,手里没有一文钱”的地步。当他困苦得无可奈何之际,在垃圾堆里,找得一个檀香做的木斗,拿到市上勉强才换四升白米,回家叫妻子先量一升米去煮饭,然后再到外面去找点野菜。

    饭刚炊熟,舍利弗尊者托钵去向她乞饭,她恭敬地把饭全部供养尊者。再次把饭炊熟时,遇到目犍连尊者来乞饭,她又悉数供尊者。第三次把饭炊熟时,大迦叶尊者来,她也将饭乐施。最后一升米,正炊将熟时,恭逢佛陀亲身光临。她自忖:“馀粮只有这升米,饭煮熟,即承蒙佛陀慈顾,莫非罪毕,将要生出新福?”于是,尽把锅里的饭供养佛陀。这时佛陀为他祝愿说:

    “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不久,须达多居士找野菜回来,妻子怕他责备自己擅自作主,因而设词问说:“假如佛陀以及舍利弗、目犍连、大迦中尊者等,都来求乞,我们家里所有的饭,可以供养他们吗?”

    居士急忙回答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福田难逢,若来求者,是为值遇。”

    妻子照实向他说:“四升白米炊熟的饭,均已悉数供养佛陀和尊者了,一点也没有留存。”居士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即全家共饮饭汁,如饮甘露。

    当天,须达多居士就获得宝藏自现,不但财富无量,并且他的富豪超胜于往昔数倍,发心福报真不可思议(事见《杂宝藏经》卷二《杂譬喻经》卷下)。有诗赞叹他说:

给孤勇施世称贤,供佛安僧种福田;
彻骨七贫无退怯,心坚罪灭富财延。

    出家行持佛法的僧众,其日常生活以及发扬佛法的经济来源,一切均靠在家信众的发心供养。居士若能发至诚心,恭敬以财物供养三宝,僧众则能专心弘法利生,修行学佛。信众也因此发心功德,而获得消除灾障、增延福慧,其功德利益更加无量无边。

    学佛修行的人,以恭敬“三宝”及“护持佛法”的功德为最大。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中佛陀以颂的形式说道:


有慧勤精进,护持我正法,由敬信袈裟,能渡烦恼海。
乐处空闲林,远离五逆罪,敬持戒修定,能渡诸有海。
普信敬三乘,兴隆我正法,供养染衣者,当成功德海。
能伏难调心,不举比丘罪,修知足圣种,当成两足尊。
远离恶苾刍,亲近圣行处,不食用僧物,速证大菩提。
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当供养三宝。
施荼罗王等,朋党恶苾刍,于三宝起过,速堕无间狱。
真善国王等,兴隆我正法,普供养三乘,当成功德海。
七宝满赡部,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为佛僧造寺,量等十四洲,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造佛窣堵波,量等三千界,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不毁谤我说,三乘法及人,普听闻供养,护持说法者。
不损三宝物,不障著袈裟,当敬器非器,福胜无伦匹。
如十五夜月,明照满虚空,如是护法人,智慧周法界。

    居士护法,尤以“护持兴办僧伽教育,培养弘法人才”为其最胜功德。因为僧众是佛教住持人,佛法能否住世弘扬,全赖僧众住持。所以居士应发心竭力护持三宝——栽培青年学僧进修佛学,弘法利生,如法修行,使佛教能普遍深入于社会各阶层,利益众生,则其福德无量矣!

    在家信众以财物等护持三宝而得妙法;出家僧众则因资缘具足而能如法办道;由此俱得寂静安乐。如“本事经”卷四中佛称赞道:

    “出家与居家,辗转互相依,由力法二轮,速至涅槃乐。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资具,在俗依出家,获微妙正法。二众互相依,受人天快乐,度生老病死,至清净涅槃。”

     为了佛教事业的兴盛,必须以大雄无畏的护法精神,排除护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破邪显正,光显佛法。护持正法的目的是为了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护持正法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佛教兴衰存亡的大问题。佛弟子们,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同为护持佛法而努力,祈愿正法久住,普利众生。





将心比心谈放生

之一  放生甚难

放生一事,在今天法弱魔强的混沌时代提倡甚难,所遭受的责难批评也最多。这是因为末法众生业障深重,没有福报消解自己今生多劫以来所造之诸多恶业,更是因为末法众生昏庸愚昧,没有智慧来分别真正的正邪是非。

所以莲宗十三祖  印光大师于《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尝言: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

往往魔障一来,批评谩骂指责的声音一起,不只普遍一般人对放生大加讨代,甚至放生同俦也信心动摇,对放生一事有所怀疑!

之二  毁谤质疑

最近常听很多人批评放生后的生物很多都死在荒野上,即使放生之后,环境的变迁,气温水温的变化,高度纬度的改变,湖水潭水的清浊种种问题考虑之下,也未必会活,更有人认为放生外来品种的异类会破坏生态平衡,也有人说放了虾被小鱼吃,放了小鱼被大鱼吃,放了也难逃一死,干脆不要放了!

很奇怪,现在的人平常对于自私营利之事,名利当前,丝毫不曾考虑周全,不畏因果报应,恣意行事,鲁莽冲动,全心投入,一点犹豫都没有。但是对于行善戒杀放生之事,却总是推三阻四,畏首畏尾,千思万虑,用尽各种的逻辑思考并且考虑尽了科学、生态、环境、温度、纬度、高度各种知识,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仿佛所有的论点都可以推翻放生似的!末法众生,颠倒是非,喜恶畏善,认假为真,避正就邪,莫此为甚!

之三  放生第一

末法今日从没一件事情像放生如此这般,引起那么多的怀疑批评,引起那么多的指责谩骂,这是因为放生功德无量无边,放生就是救命,真接又容易,人人可行,处处可做,最容易消除业障。

但累劫以来冤家债主,邪道魔众环伺左右,不愿我们那么轻易地消除罪业,因而百加阻挠,助长无明,使得放生一事显得困难重重,所以愈珍贵难得的法宝,在末法提倡起来障碍愈多,如此可见放生是如何地珠胜。是以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其实面对外界的谩骂批评,只要我们心存慈悲正念,一切的横逆毁谤就等于是在消我们的业障,成全我们的道业。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且让我们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放生的诬蔑轻贱吧!只要随时反省自己,关于放生是否自己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则千万人吾往矣!所有的毁谤批评都是菩萨度我,都是消我的业障!

之四  将心比心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是对所有放生质问的一个最简单最明白的回答!将此心比他心,把自己设身处地当成今天被关在牢笼的鸟或当成今天被抓待烹的鱼虾,你自己会不会惊惶失措?会不会恐惧万分?希不希望人家救你一命,还你自由?

如果有人要救你,旁边却有人说,救也是白救,搞不好等一下又被抓了,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阻挠说,以前放过的有些都死在郊外,现在把你放了,可能也会死在荒野上,劝人家不要放,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要放了你,旁边却有人说你生下来就是注定要给人吃的,杀你吃你是天经地义的,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要放了你,又有一人劝阻说你已经受伤残废了,放了也难逃一死,你恨不恨他?

有人阻挠说,你是外来品种,放了会影响生态平衡,也可能适应不良,杀了算了,你恨不恨他?

也有人不以为然地说,你只是幼弱婴孩,放了也没有求生存活的能力,杀来吃反而鲜嫩,你恨不恨他?

又有人说你将不能适应外面的气候温度,甚至不能适应空气湖水的清浊,放了也是白放,也难逃一死,劝人家不要放你,你恨不恨他?

反过来说,你又不是水族,又不是飞禽,凭什么认为他们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中没有足够求生求活的能力?‘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我们但发慈悲救命之心,拯救眼前受苦受难,饱受生命煎熬的众生,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皆知感恩图报,更皆有其保全性命之救生本能!大胆放心地去放生吧!放生自有放生的因果报应!毁谤放生自有毁谤放生的因果报应!

之五  放生即救自己的父母子女

放生的诸位菩萨们在不预定时间地点采买,不固定时间地点放生,以免有心人士伺机捕猎兜售的大原则下,在事前放生的地点选择均力求宽广隐密,并适合放生物命生存的最佳天然环境;在购买搬运,皈依放生的过程中均力求周到完善;把每一条众生的性命当作自己累劫以来的父母子女一般地呵护!

而在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绝大部份的生命均能重获自由,回到大自然自己的家园;极少数的生命或力竭或命运坎坷,在放生后不幸死亡,至少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犹千万倍幸于被宰被杀被愈被炸于鼎镬而入人口腹之中!

所以智慧无上的佛陀早在梵网经殷殷告诫我们: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反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更明白地说,六道众生,皆我父母,放而生者,即救我父母。

每一条众生都是我们累劫以来互为父母手足儿女亲眷,把自己的眼光扩展至无限的宇宙时空的真象时,面对自己的父母亲眷被擒被关被宰被杀之际,还不竭心尽力,义无反顾地赶快解救他们,真的是禽兽不如啊!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家居士护持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