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连花经诵经儀軌
净水赞
杨枝净水 遍洒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寿广增延
灭罪除愆 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 三称
【礼敬本师】
南无本师师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天万劫难造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三称
妙法莲花经
妙法莲花经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妙法莲花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阿[少/(兔-。)]樓馱。劫賓那。憍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睺羅。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復有學。無學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殖眾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復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脩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并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 導師何故 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 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 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 地皆嚴淨 而此世界 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 咸皆歡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間光明 照于東方 萬八千土 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 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 善惡業緣 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
又睹諸佛 聖主師子 演說經典 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 出柔軟音 教諸菩薩 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 令人樂聞 各於世界 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 以無量喻 照明佛法 開悟眾生
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 為說涅槃 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 曾供養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 修種種行 求無上慧 為說淨道
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 見聞若斯 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 今當略說 我見彼土 恒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車磲馬腦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布施 迴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文殊師利 我見諸王
往詣佛所 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 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 而被法服 或見菩薩 而作比丘
獨處閑靜 樂誦經典 又見菩薩 勇猛精進
入於深山 思惟佛道 又見離欲 常處空閑
深修禪定 得五神通 又見菩薩 安禪合掌
以千萬偈 讚諸法王 復見菩薩 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 聞悉受持 又見佛子 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 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 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 而擊法鼓 又見菩薩 寂然宴默
天龍恭敬 不以為喜 又見菩薩 處林放光
濟地獄苦 令入佛道 又見佛子 未嘗睡眠
經行林中 懃求佛道 又見具戒 威儀無缺
淨如寶珠 以求佛道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 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 餚膳飲食 百種湯藥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價直千萬 或無價衣 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 栴檀寶舍 眾妙臥具 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 華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種果微妙 歡喜無厭 求無上道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又見佛子 造諸塔廟 無數恒沙 嚴飾國界
寶塔高妙 五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寶鈴和鳴
諸天龍神 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 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 諸佛子等 為供舍利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眾會 見此國界 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為欲說此 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 眾寶嚴淨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嚮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殖諸善本。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眾生
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時佛說大乘 經名無量義
佛說此經已 即於法座上
天雨曼陀華 天鼓自然鳴
一切諸佛土 即時大震動
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
有見諸佛土 以眾寶莊嚴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眾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一一諸佛土 聲聞眾無數
或有諸比丘 在於山林中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禪定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爾時四部眾 見日月燈佛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讚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尋即於是日 告於天人眾
我今於中夜 當入於涅槃
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恒沙
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最後天中天 號曰燃燈佛
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求名利無厭 多遊族姓家
以是因緣故 號之為求名
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諸人今當知 合掌一心待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而时。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世雄不可量 諸天及世人
佛力無所畏 解脫諸三昧
本從無數佛 具足行諸道
於無量億劫 行此諸道已
如是大果報 種種性相義
是法不可示 言辭相寂滅
除諸菩薩眾 信力堅固者
一切漏已盡 住是最後身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正使滿十方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亦復不能知
亦滿十方界 其數如竹林
欲思佛實智 莫能知少分
了達諸義趣 又能善說法
一心以妙智 於恒河沙劫
不退諸菩薩 其數如恒沙
又告舍利弗 無漏不思議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於佛所說法 當生大信力
告諸聲聞眾 及求緣覺乘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慇懃稱歎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趣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慇懃稱歎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今者四眾咸皆有疑。唯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慇懃稱歎甚深微妙難解之法。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慧日大聖尊 久乃說是法
禪定解脫等 不可思議法
我意難可測 亦無能問者
智慧甚微妙 諸佛之所得
今皆墮疑網 佛何故說是
諸天龍鬼神 及乾闥婆等
是事為云何 願佛為解說
我今自於智 疑惑不能了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諸天龍神等 其數如恒沙
又諸萬億國 轉輪聖王至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法王無上尊 唯說願勿慮 是會無量眾 有能敬信者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諸增上慢者 聞必不敬信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兩足尊 願說第一法 我為佛長子 唯垂分別說
是會無量眾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聽受佛語 我等千二百 及餘求佛者
願為此眾故 唯垂分別說 是等聞此法 則生大歡喜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斯人尟福德 不堪受是法
舍利弗善聽 諸佛所得法
眾生心所念 種種所行道
佛悉知是已 以諸緣譬喻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譬喻并祇夜 優波提舍經
於諸無量佛 不行深妙道
我設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有佛子心淨 柔軟亦利根
為此諸佛子 說是大乘經
以深心念佛 修持淨戒故
佛知彼心行 故為說大乘
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無疑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定慧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
若人信歸佛 如來不欺誑
故佛於十方 而獨無所畏
無量眾所尊 為說實相印
欲令一切眾 如我等無異
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
無智者錯亂 迷惑不受教
堅著於五欲 癡愛故生惱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薄德少福人 眾苦所逼迫
依止此諸見 具足六十二
我慢自矜高 諂曲心不實
亦不聞正法 如是人難度
說諸盡苦道 示之以涅槃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我有方便力 開示三乘法
今此諸大眾 皆應除疑惑
過去無數劫 無量滅度佛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如是諸眾生 皆已成佛道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頗梨
清淨廣嚴飾 莊校於諸塔
木櫁并餘材 塼瓦泥土等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或以七寶成 鋀石赤白銅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眾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是諸如來等 亦方便說法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未來世諸佛 雖說百千億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安隱眾生故 亦說如是法
雖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方便說諸法 皆令得歡喜
見六道眾生 貧窮無福慧
深著於五欲 如犛牛愛尾
不求大勢佛 及與斷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