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特色专栏 〗 » 卍 三宝学堂 卍 » <<四圣谛>> 清风师 讲解
缘自在 - 2010-7-27 18:14:00
                               四圣谛

                                        清风师法语


    人类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佛陀诞生了,他的一生因为追求真理.觉悟真理,奉献真理,而且这个人格非常完美,所以我们称他为传授人类大法的无上导师也是医治我们人生病苦的医生,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离苦得乐的希望!发现了

圆满觉悟的大道,但是,成就希望,成就解脱,获证菩提,还是要靠我们的努力,佛告诉我们众生要精进,佛陀本人是老师,只是导师而已,作为一个大觉悟无上导师,佛陀给我们这些迷茫的有情众生说了些什么法呢?作为一个慈悲心切的大医生,他给我们这些苦难众生开示了多少灵丹妙药。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是什么法呢?他觉悟四圣帝,苦.集.灭.道.四圣帝.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引导众生离苦方便的无量法门,我们说这个世界的苦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佛教讲这个苦并没有完全否认世间的快乐,而且教导人们要正确看待这个快乐!也就是不可执著,有执著就苦恼.佛陀以种种的方便.权巧.来讲述,了苦并不是使我们的生活产生悲观消极之心,更不是让人们悲观消极的接受苦,这是把它当成是一种命运式上帝的一种惩罚,最后成为苦难的牺牲品和悲观的奴类,因此,说苦并不是佛陀应是的本怀,而只是一种方法,它是要让我们把这个苦看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的人身起到离苦.取乐.进取的一种心,能够认识正确的人是苦,并且明白它的起缘,公正平等的来看待这个苦,最后诊治苦的目的.最终到达苦恼的心也,苦恼.灭苦的地方,佛教给它一个名词.叫涅盘.我们能够正确的知苦.灭苦, 最后就能离苦.


   佛教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古往今来有很多的大师菩萨们.祖师们进行阐释,让我们今天也不妨来一种阐释.什么叫佛教?就是让我们众生明白什么是什么? 也就是法而如实的真相,理论知识与实践程序,就是这么简单.佛教根本的内容是让我们迷苦的


众生,知道苦.灭掉苦.所有的一切教法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这就是佛法,佛


法是让我们众生明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如果我们能够修到万事万物是什么!一切存在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把它看清楚了,了解万物的真相以后,那么就没有必


在修行下去了,修行就完成了.也就是看清一切真相,心中能够了了分明,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一但明了万物是什么,这就叫证得觉悟,觉悟真理,也叫获证无上菩提.因


为这种获证无上菩提的智慧可以使我熄灭烦恼.熄灭苦.刚才讲的佛教精神。


   佛教的核心,可以这样说,用四句话来括: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四句话是大家公认的中心思想,这四句话是哪里来的呢? 有一段经文来看的,当时谈到一个典故:当年在古印度的时候,释迦牟尼觉悟真


理以后出来讲法,第一批的时候度了五个比丘,五个弟子,其中一个叫阿shushi比丘


这个阿shushi 比丘觉悟真理以后证得了罗汉果,佛陀有两个大弟子,一个是舍利弗


尊者,一个是目楗连尊者,当年舍利弗.目楗连还没有出家,他俩是好朋友,他俩约定今生如果谁能获得不死之法就告诉一个人,谁能够发觉宇宙真理,让彼此都


来欣赏对方的成果,有一天在路边看到阿shushi 比丘和这个大阿罗汉出来托


钵,那个时候的出家人,每天都出来托钵,出来托钵的时候,阿shushi非常庄严,他的身相,行走的时候有走路的样子,正念分明,一种威仪就感化了舍利弗,他一看到


阿shushi 不是一般人,肯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向他请教佛法,他还不知道什


么内容,但他觉得肯定是有道德的,他就问他,他说长者:"我看你很有道德,你一


定已获得不死之法''.这个阿shushi比丘很谦虚,他说:"我呢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是我的老师是很了不起的".舍利弗问:你的老师是谁?"我的老师悉怛多太子,


现在已出家修行了,成就正觉了,大觉悟佛陀世尊,他老人家讲的法非常精华,


非常殊胜的,可以使我们获得不死之地".舍利弗听了以后很有信心,说:那你能
不能讲一讲你这个佛教的内容是什么?阿shushi很谦虚,他说这样子吧,我老师


说的法也很多,我理解很qiu浅,我就用四句话来概括: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四句话说完以后,就证得了初果相,小乘佛法里边有四个果位最低的果位初果,也叫须陀洹果,证了初果后就出家了.这四句话说明了法的缘起,法的缘灭,一切现象的生生灭灭,一切事物是从因而生.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起因,没有一样事物是没有因而生出来的,因此要熄灭一切事物,就要熄灭起因.同样我们有烦恼,烦恼也有起因,我们熄灭烦恼的话,就要熄灭起因,


熄灭起因.烦恼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佛教徒,应该认可这就是佛教的宗旨.


佛陀入灭以后,当时有一个大护法阿玉王,对佛法他把这四句话刻在一个石碑上.虽然只有四句话,但强而有力,而且是神圣的,我们佛教的一个座you铭,按照这个法则推论,所有的现象,没有什么现象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因缘和合的条件下,现象


才能够生起,并且不断的增长,因一个事物组因的消失,也就是现象,组因的消失就代


表现象的消失,这个组因我们也可以把它说是组合的力量,也可以把它称为助缘,所以眼前的一切现象,或者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一个成果,它是没有自我,是


不存在的.都是在不间断.没有止境的流转中一种现象.因此一切事物是没有自我的.


它必须要因缘的力量才能改变,所以也是不自在的,不自在的缘故,所以它本身就具备了苦.如果我们不想苦的话,就得停止和熄灭苦的因.当我们不在有因缘的组合,不


有苦因的时候,苦的果也就熄灭了.所以佛陀出家的目的,佛经明显的指出来,是为什么要出家呢?就是寻找真理是什么,尤其苦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出家之前是迦毗卢卫国的太子,


如果讲世间法来说,他一切物质享受的话,当时在这个世界上来说是最好的了,对普


通人来说,这不是快乐吗?佛陀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这么快乐的生活中要去出家呢?因为他觉得这种生活不快乐,这种快乐是不真实的,这种快乐有一种苦在里头.出家就是为了寻求怎么能够不苦恼,苦是什么,苦的因是什么,不苦恼是什么东西,我们能够进入不苦恼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佛陀出家的动机,也是他的自愿,原因.


而当释迦牟尼佛觉悟真理以后,把一切答案告诉我们的时候,这就是佛教.




通过宣说,刚才知道释迦牟尼佛觉悟真理以后,给我们宣说了一个四圣谛的问题:苦.集.灭.道四圣谛,讲三法印之前给大家讲一下四圣谛,内容很重要,我们


修行佛法基础非常重要.


     四圣谛是什么意思呢? "谛"是真实,如是,不颠倒,也是真理的意思.


     "圣谛"就是圣人所知道的,正确的真理,叫做圣谛,四圣谛有四种真理,从


四个角度,真理的面向展开来宣说的.


   第一个叫"苦圣谛"


   第二个叫"集圣谛"


   第三个叫"灭圣谛"


   第四个叫"道圣谛"


四种圣谛,只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宣说它,其余的只能够随着佛陀来解说.比如说在佛陀不出世的年代里,自己觉悟的圣人,我们佛法里把他称为辟支佛,辟支佛他虽然能够自己觉悟,但是他也没办法用四圣谛来度化众生,他知道世间的苦果,知道苦的原因,知道灭苦的果,但是却没有办法讲出灭苦的道,这个道是种种的修行方法,他没有办法来给众生开示,进行讲解.所以四圣谛只有佛陀才能阐述它,在佛陀没有出世之前,没有四圣谛这种佛法,这个内容众生是不知道的,那其他圣者,也叫圆觉,他靠什么觉悟的?靠十二因缘,因果连这种关系,所以辟支佛也没有办法来给众生宣说四圣谛,只有佛陀才能给我们宣说四圣谛.而这四圣谛学习了以后,就能知苦,就能灭苦,最后就能获得解脱.佛陀来阐述四圣谛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两种因果,世间的因果也就是轮回的这条路.另一个出世间的果是涅盘一条路,这里头的因果.那么什么是苦呢.苦,是指世间的苦.



"果'世间的苦果叫果,还有世间苦果的因,那么这个因把它归到一起就是苦.
    第二"集"集圣谛的集,就是苦生起来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苦呢,因为有原因具集到一起的时候,这个果就出来了,这个果是苦果,所以苦果属于世间的因果.


   "灭''灭是指苦熄灭以后的果,它不属于世间,属于出世间的,也就是解脱的果实.
   "道'' 是灭苦的方法,是指通往涅盘的道路,没有这个方法,就没有办法灭这个果,因此,道是出世间的因,这个出世间因的这个道就能获得出世间的果,也就是灭.


能获证入集灭.所以叫苦.集.灭.道四圣谛.



    在经典里有这样的比喻,众生有种种生死业缘,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烦恼,各种各样身心病痛,所以佛陀把这个病情,还有病情的所在,原因都告诉了众生,并且指出


了那些解脱的圣人,他们是没有痛苦的,解脱的圣人通过修学这个四圣谛没有病苦获得解脱,达到涅盘.




    对四圣谛的内容简单的讲述,方便大家,对基础知识有所理解,那么同时来发觉我们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因为我们有苦,我们为什么有苦呢?因为有集,


所以要想获得出世间不苦的果实,我们就要来修正确的道,不修正确的道就没有办法获得灭苦的果。四圣谛的次序:苦.集.灭.道.四圣谛,刚才略说了一下,下面详细给大家说一下:


第一个"苦谛''说明了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就向病一样,我们应该知道世间一切一切现象的话,都是一种苦,是属于生死的流转,我们知道所有的病,


知道他们都是病,但没有办法医治它,这是第一个苦谛,说明了万物都是苦的,万物都是苦的所在之处,众生不明了无法看清万物都是苦,因此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我们的贪爱,想要把它加为己有,当了解真相之后,自然就不值得攀缘事物,


而从贪爱之中解脱出来。



    第二个"集谛''说明业和烦恼是苦的根源,苦如果没有集合起业因的话,没有办法形成苦果,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才能够把这个原因拿掉以后,才能拿掉苦的果,
这是属于世间的因果,属于生死的流转,但是它给我们指出了生死流转的原因。



    第三"灭谛''解说了正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当中,我们要知道无病苦是快乐的,快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认识什么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我们要知道怎样没有病
苦,最后属于出世间果,解脱清净的境界,要知道修道的方法如同良药,我们


应该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应该学习掌握的。我们只有握修学了,


找到了方法,努力不懈的修行,最后才可能解脱生死,所以四圣谛讲起来给我们修行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道谛''解脱烦恼要靠道谛,道谛就是方法,正确的方法,建立在正确的知道苦,知道苦的原因是什么,把这个原因去掉以后,苦就不存在了,那么这个过程就是道,属于修行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灭谛,在原始的佛教里,那时还没有分大小乘,这种苦.集.灭.道.四圣谛,它是普遍通用一切佛法的,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有烦恼,首先要自己解脱烦恼,解脱烦恼以后才能利益众生,后来就是


演化出来菩萨的这种思想,菩萨就是不仅能够解脱自己的苦,而且能够度别人


的烦恼。那么这是后话,前期先知道自己的烦恼,知道苦,灭掉苦,先成就


解脱的成果,然后带领其他的众生来解脱,在这个过程中,行种种的方便,种种


的智慧,行菩萨道。










    

顺心 - 2010-7-27 18:14:00

顶礼恩师


[em1][em1][em1][em1][em1][em1]


[em4][em4][em4][em4][em4][em4][em4]

缘自在 - 2010-7-27 18:14:00

                   菩提吟


聚散原本无常,人生几度夕阳,忍堪一世蹉跎,怅怅怅.


也曾沧海寄迹,也曾吒咤几许,待将红颜残退,戚戚戚.


风雨阴晴不定,来来去去停停,蓦燃回首一瞥,惊惊惊.


且莫忘了春暮,且莫忘了归路,音书字字叮咛,知知知.


醒醒醒,   别在徘徊,  生命无常,  好的会变坏,   坏的也会转好.


知知知,   知道无常,  能懂的现在,   才能掌握未来.


        



「该帖子被 缘自在 在 2008-4-15 13:53:11 编辑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圣谛>> 清风师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