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foyuan.net/space.php?uid=44148&do=album&id=1992活佛说:他从3岁坐床到现在近60岁,家乡一直是他生活和前进的动力。没有家乡人民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要趁现在多为家乡做点事,来报答家乡人民。
草登寺位于距成都不远的马尔康县草登乡代基村,距马尔康县城87公里,属黄教格鲁派寺庙,带有浓厚的密宗色彩。草登寺整个寺院顺山势起伏而建,由大经堂、小经堂、活佛寝宫、医方明经院、护法殿、密宗院、殊胜塔等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大小建筑组成。据史载:草登寺系八世格尔底活佛洛桑臣烈创建的二十座格鲁派寺院之一。寺院左右环绕两河、山前亦有吉兆祥瑞之象,是一座佛业无量讲经修道的寺院。
寺庙内现保存有上百年历史的壁画、唐卡和法床,还有大量佛学著作。是县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该寺建于明清时期,因辖七村,故名草登寺(草登:藏语译为七村)。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卡尔古江央头人扩建,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由卡尔古温布泽诚严措再次扩建。1983年经政府批准开放,现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寺庙内设三大学院:密宗学院和显宗学院研习佛学经典,藏医学院研习藏医经典及天文地理知识。草登寺显密宗佛法传承,多位高僧荣登西藏嘎尔登金宝座,是安多农牧群众公认的大寺院。草登寺建筑古朴而祥和,大经堂、小经堂、弥勒佛殿、荣波法王寝宫医方明经室、殊胜塔等大小建筑蕴含着浓郁的藏文化气息,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草登寺现有僧侣300多人,堪布和活佛10余人。信徒从草登、马尔康县逐渐扩增到北部的红原县、阿坝县、南部的金川县、东部的理县以及西部的壤塘县,成为周边2万信众的朝佛圣地。
在草登寺附近尚有宝岩温泉,该温泉有6只泉眼,最大的20平方米,最小的8平方米,水温在40度左右,富含硫磺等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以及各种常见的皮肤病有显著疗效。从草登寺遥望西北,可以找寻到深蓝天空映衬下亚拉神山秀美的身影。草登这里有宁静的天空、有壮美的雪山、有苍翠的森林、有辽阔的草原、有肥壮的牛羊、有独特的嘉绒雕楼、还有淳朴勤劳的嘉绒藏民。
一九五0年六月六日,华尔丹在四川省马尔康县草登乡降生,出生当天,他就被认定为草登寺克尔古格西活佛的转世灵童。三岁那年,他被迎入草登寺坐床念经,并在老师的严格管教下学习藏文经典及哲学道德等。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影响,华而丹在50年代末期离开寺院,并在70年代还俗。但自小的宗教背景与佛学影响,令他始终牵挂着造就了他的寺院与家乡。
一九七七年粉碎四人帮后,华而丹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在当时的国画系潜心研习国画艺术。这段求学经历也让他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大学文凭”的藏族活佛之一。一九八零年,华而丹服从分配回到家乡一家手工艺工厂。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宗教知识和佛学背景,以及对民族传统艺术的拳拳热忱,开始了如今看来十分艰巨但却卓有成效的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发掘与挽救工作。而其后由他一手创建的阿坝州民间民族工艺研究室,也就成了他保护、恢复因文革冲击和长久的社会漠视而面临巨大生存窘境的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舞台。而这一做,就是30年。
在他的努力下,阿坝州不仅恢复了濒于失传或前景黯淡的诸如金银器加工、传统绘画、传统雕塑等一大批民间工艺,还未许多在民间流散多年的手工艺者解决的生活问题,同时又将这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及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虽然离开了寺庙,华而丹仍关心着最初培养了自己的地方。为了及早修缮在信众中地位极高、却在历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日渐衰败的草登寺,华而丹多年来不遗余力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寺庙的修缮与扩建。如今,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草登寺已在他的倾心关注下逐渐恢复往昔的鼎盛,并在硬件设施与外观上得到长足的进步。
这位在藏区地位极高、倍受敬重的活佛,如今已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他说,这样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从事与佛教文化、藏区文化有关的事务了。事实上自一九九六年五月,他被阿坝州政府选派到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担任副县长以来,他就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家乡的热爱,不断进行和推动着汉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往来。
在挂职期间,华尔丹广交朋友,使人们了解到阿坝州经济还相对落后,一部分老百姓还生活在贫困之中,有的孩子不得不缀学放牧。多年来,华尔丹充当起汉藏人民交流的“使者”。他不仅多次陪同东部地区的汉族朋友看望西部的藏族兄弟,还经常为汉藏群众通信往来作翻译、为不识字的藏民代笔传书。经由华尔丹牵线搭桥,这些年来有近二百户山东、北京、湖北、黑龙江等地的汉族家庭,自发终身结对帮助贫困藏民、羌民。有的汉族家庭还派出代表,自费来阿坝州看望扶贫对象。
活佛说:他从3岁坐床到现在近60岁,家乡一直是他生活和前进的动力。没有家乡人民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要趁现在多为家乡做点事,来报答家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