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位叫懒残的禅者,由于他修行上的造诣远近闻名,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来请他,此时禅师正
在山洞中烤芋头吃,使者宣读了皇上的圣旨,禅师睬也不睬,时值冬天天气很冷,禅师冻得流著鼻涕,
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禅师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禅师有首写照自己生活的诗,可见他
的潇洒自。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禅者隐居山林之中,面对青山绿水,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于他们来说,生死都已不成问题了,还有
什么可以值得他们操心呢?
[MP=400,00]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download/guzheng_14.mp3[/MP]
佛陀时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和两个同参法友在山林里参禅打坐,不知不觉中三人喊出了:快乐啊!,
快乐啊!,佛陀听到了就问他们,‘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说:想我当时在王宫中时,
日夜为行政事务操劳,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耽心自身的性命安全,虽住在高墙深院的王宫
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锣锦缎,多少卫兵日夜保护著我,但我总是感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
好,现在出家参禅了,心情没有任何的负担,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那里都觉得自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情因为有执著、有牵挂,对拥有的一切都足以产生恐怖,比如一个人拥有
了财富,他会害怕财富的失去,想法子如何保存它;拥有地位,害怕别人窥视他的权位;拥有娇妻,害
怕被别人拐去或跟谁跑了;拥有色身,害怕死亡的到来;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脏了;在大众场合
说话,害怕说错了丢面子;黑夜走路,害怕别人暗算;谈恋爱,害怕失恋。总之,对拥有的执著牵挂,
使得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之中。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
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比如唐朝的德普禅师在他死亡之前,把所有的门徒全召
齐了,问大家: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怎样对待我啊?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的果物来祭拜,开
追悼会,写挽联。禅师说:我死了,你们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不如趁我现在活著,举行这些仪
式,让我开心以后再死,好不好?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师命,于是布置灵堂,准备了珍馐
美味,写祭文,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吃饱看足了,很高兴,对弟子们嘉奖一番,悠悠坐化。
性空禅师的死也很有趣:禅师在死前留下一首诗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开矿。撒
手便行,不妨畅快;谁是知音?船子和尚’。禅师的死采用水葬。禅师在死前宣布了水葬的想法,令门
人弟子们给他造个木盆,扛到江边,禅师在弟子们欢送之下,坐上木盆随波而流,他坐在木盆中,盆底
留下一个洞,口中吹著横笛,在悠悠的笛声中,随波逐流而水化。禅师觉得水葬既方便又经济:一省柴
火,二省开矿。与性空禅师采取同样水葬方式的还有船子和尚,所以禅师说:谁是知音,船子和尚。因
此性空禅师特又赋诗一首:‘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莫商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吃作教
坊。’面对死亡,禅师们都如此自在,世间就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了。
1.要想用思想和聪明来了解佛法,而不去实修实证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佛法的意义。
2.修行勿要巧妙,巧妙是挡不住无常的。
3.处顺境中必须谨慎,处逆境中必修忍耐。
4.欢笑是一礼物,可以与所有人分享。
5.满足是穷人的银行。
6.不学佛人,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
7.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8.智者从师之长,愚者求师之短。
9.当你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10.学佛是学佛的知见。
11.业障重的人是没有资格悲观的。
1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13.世间欲望的快乐是瞬间的,但痛苦却是长久的。
14.学佛乃是学佛的智慧,觉性。
15.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觉性,终究能够成佛。
16.而佛法就是教导每个人如何开启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够清心自在的生活。
17.佛不是神,他是人间的觉悟者。
18.佛陀虽然能觉悟人生的真相,却无法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
19.佛陀尽管能化度众生,众生是否能够得度,尚得靠众生自我的努力。
20.做一个良好的在家居士,不要随声附和。
2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22.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见面若不识,还需从头练。
[em13][em14][em19]
感恩三宝!
1、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
2、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
3、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4、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5、只要你仔细去看,即使一个醉汉或一个疯子,都有一两件东西值得你学习。
6、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7、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师。在碰上一个这样的人时,你应该欢喜对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学习考验忍耐的良机!
8、为什么我们会在与横蛮的人相处时生气呢?因为他的嗔心唤醒了我们本身之嗔恨。当你心中再无嗔心时,面对恶人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实上,你根本不再会觉得世上有任何恶人。
9、每个人都喜欢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对你说了句什么后就大发脾气,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权付托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个人都成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
10、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11、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12、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13、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
14、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
15、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一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16、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17、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18、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19、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的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20、透过评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慧律法师法语精华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东西。我們以为金钱名利可以解決我們生命的煩惱,其实不然,重要的是要拥有內在的智慧。
所以说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來讲是一种惩罚。我們每天都在惩罚自己!為什么,执着這个世间是实在的,分別這个世間的天地万物的假象,认为是拥有。
其實我们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也没有失去过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生不带任何东西来,死也不带任何东西去。真正的世间是个变幻、变化的,我们认为我们拥有和失去,那都是一种错觉。
我们应当放下。在每一分每一秒,放下这些取舍,放下这些是非,放下这些错觉、执着、分别。慢慢,慢慢,我们就见到自己的佛性了。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 一起去拜望师父 : 师父, 我们
在办公室被欺负, 太痛苦了!
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 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 隔半天, 吐出五个字 : "不过一碗饭". 就
挥挥手, 示意年轻人退下。
才回到公司, 一个人就递上辞呈, 回家种田, 另一个郄没动
日子真快, 转眼十年过去了.
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 加上品种改良, 居然成了农业专家。
另一个留在公司的, 也不差。他忍着气, 努力学, 渐渐受到
器重 ,成了经理。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 " 不过一碗饭"
这五个字, 我一听就懂了, 不过一碗饭嘛,日 子有什么难过? 何必硬巴在公司?所
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 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 : "不过一碗饭" ,多受气, 多
受累, 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
了, 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 师父已经很老了, 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 答了五个字,
" 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