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会太子醒来,看到歌舞的女子,当时因为疲倦而都微微的睡着了,现出种种难看的睡态,她们自己却全不觉得,有人睡的样子像猪;有人张着口;有人流口水,损坏了脸上的化妆;有人咬牙作声,像是嗔恨的鬼魅。每人的样子,都令人讨厌作呕;太子很惊异,以前自己欢喜的女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幅女子的图画,太子曾经觉得她们非常的美丽可爱,现在完全变得如此地讨厌可怕,这是悉达多太子一生以来,也是最后在心里感觉反胃的事;所以太子决意要挣脱这些扰乱心神的东西,立刻出去寻找真正的快乐,解脱一切痛苦。悉达多太子静静地站起来,没有惊醒她们,轻轻地走出房外,命令车匿赶快准备牵出他犍陟马来。
当车匿去牵马的时候,悉达多太子想道:在自己未走之前,应该去看一看新生的王子。所以,太子就到妃子睡的房间去,在那里看见夫人正抱着王子在怀中熟睡。太子想道,‘我如果移开夫人的手,她就要醒来,她醒了,就会阻止我的出去。现在我必须就走,当我什么时候寻找到真理,再回来看儿子和他的母亲。’
悉达多太子在非常寂静的夜中出了王宫,没有惊醒一个人。太子骑在有灵知的犍陟马上,出了城门,只有车匿跟随,没有人阻挡。走了一会,太子拉转马头停住,在光明皎洁的月色之中,最后观看迦毗罗城,但他出走的意志是坚决的!
悉达多太子骑着犍陟马,在黎明的时候,到达阿奴摩河岸,太子从马上下来,站在沙滩上,换下身上穿的各种贵重的衣服,交给车匿,坚决命令车匿带着宝服和犍陟马,回迦毗罗城去,转告父王。这时:释迦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已是二十九岁,离开祖国去出家,是为了自己和全人类,要战胜一切的痛苦!

当车匿带了宝服和犍陟马回迦毗罗城后,悉达多在靠近阿奴摩河岸的阿耨比耶芒果林,住了七天;之后,继续向前南行,到了摩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国王是频婆娑罗王。早晨在近城一条小河里沐浴后,像其他的出家人一样,进城去托鉢;王舍城的人民,见到悉达多的相貌,和普通的出家人不同,所以就以最美好的食物供养悉达多。
托到食物之后,悉达多就出了王舍城,向波陀婆山的方向走去,进食化来的食物。从那次进城托鉢以后,王舍城的人民,就把消息传开了,说有一位相貌与众不同的出家人,庄严无比,仪态高贵。这消息传进了王宫,频婆娑罗王听到之后,就派王子去跟踪探听,最后知道这位出家人,就是迦毗罗城国王的王子,是继承王位的人;但他舍弃了一切,出家当了比丘,为了寻找方法使人类脱离老病死的笼罩。

频婆娑罗王知道后,就去波陀婆山,请求悉达多到他的都城里住,为了方便容易供养食品及各种用物。但悉达多婉拒了这个好意,他说:‘在未达到目的之前,自己不能只住在一个地方。’所以,频婆娑罗王请求与悉达多相约:当达到目的(正觉)之后,第一次请先来王舍城,度化他和他的人民。
一天,悉达多离开王舍城,去很多仙人和各种修道者住的山麓。在途中行走时,看到尘土从山上弥漫飞落下来,杂着兽群脚蹄走路的声音;在近时,看到是一大群山羊和绵羊,像一片云絮似地走来,正被可怜的赶去城里。在那阵羊群的后面,有一只小绵羊的腿受了伤,流着血,很痛苦蹒跚地跟着走;悉达多看到这只小羊,和注意它的母亲,顾前顾后挂念它很多的儿子,悉达多心中充满了怜悯。
所以,悉达多就抱起那只腿子受伤的小羊,一面很慈悲的抚慰,跟在羊群后面走。当看到牧羊的人走来,就问道:‘你们赶这群羊去甚么地方?本来应该在晚上,从放牧的地方赶回来,为甚么在这中午赶它们?’牧羊人说:‘我们是奉命令在中午时间,带一百只山羊和一百只绵羊去城里,为了国王今天举行大祭。’悉达多说:‘我跟你们一同去。’他在路上,手中仍抱着那只小羊。


悉达多跟命将垂死的羊群后面走,到了城里,然后去王宫祭典的地方。国王和一群祭火外道的出家人,正在举行赞颂诸神,那时祭坛上燃起热烈的火,他们就把刚送到的羊,要杀了做祭品。当祭火的首领,正举起刀要砍断第一只牵来绵羊的头时,悉达多就很快的赶到前面去阻止他们。
悉达多用很庄严高贵的态度,阻止那个首领的行动,同时在那里的人也都被说服了。悉达多对频婆娑罗王说:‘大王!不要让祭奉的人,杀害这些可怜动物的生命!’说完,悉达多就指示那里的外道说:‘生命是不可思议的,谁要毁灭它,毁灭了就不能再回复。’悉达多又对在那里围着的人民说:‘各种有生命的动物,都是贪生怕死的,和人类完全一样,然而人类为甚么要用自己的力量,加害如朋一般的动物身上呢?生老病死自然会夺走它们可爱的生命。’

悉达多接着又说:‘假使人类希望得到慈悲,也应该把慈悲表现出来;依据世间上的因果定律,如果杀害生命的人,他就要偿还而被杀害。总之:假使我们希望自己将来得到快乐,就不要去做加害众生的事。人们种下了忧悲痛苦的因,毫无疑问的,也一样会得到坏的结果。’
悉达多对国王、祭火外道,以及王舍城的人民,说话的态度是很平和文雅的,充满了慈悲心,也非常坚毅有力,使国王和那些外道的心意,完全改变过来。所以频婆娑罗王,又请求悉达多住在他的国家,教导人民慈悲,爱护动物。悉达多很感激国王的盛意,但由于自己还未达到正觉的希望,而婉拒辞行了。
悉达多出了王舍城,向阿罗蓝仙人住的地方去,阿罗蓝是当时一切学说中有名的学者之一,成立很多传授学说的地方。悉达多跟阿罗蓝仙人学习,非常精进勇猛,直至他的所知所行和老师一样,成为有德行和多能的弟子,阿罗蓝仙人感到很高兴。

一天,阿罗蓝仙人对悉达多说:‘现在你已经知道我的一切,能像我一样教授学说了;我所明白的,你也一样明白,你所明白的,我也一样明白,我们两人没有不同的了,请你住在这里,帮助我教授弟子吧!’悉达多问:‘老师没有什么再教我吗?老师不能教我脱离生老病死的方法吗?’阿罗蓝仙人没有回答,因为他所有的知识已经完全教给悉达多了。
阿罗蓝仙人教给悉达多的知识,只是修习禅定的方法,使心中寂静,不知觉有事物在此界或他界存在(无所有处定),然后安住在喜乐的定中。但由于这种知识还不究竟,不能使悉达多满足,不能使他清楚地知道横阻在他心里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悉达多离开了阿罗蓝仙人的地方,继续去各处游学,访求知识超过阿罗蓝仙人而能够教他的人。
后来悉达多知道了郁陀罗迦仙人的消息,说那仙人有很高的学问和道德:悉达多就去这位仙人的地方,亲近他,当他的弟子,精进勇猛地学习和实行;直至学问和他的老师相等的时候,郁陀罗迦仙人也像阿罗蓝仙人一样,欢喜悉达多的聪明和才能,相约同住在一起,帮助他教授弟子。
悉达多仍然不满意郁陀罗迦仙人的学说,他教的结果,高过阿罗蓝仙人,使心中寂静到对一切事物完全没有知觉,说有生命存在也不是,没有生命存在也不是(非想非非想处定)。虽然保持心境到这种地步,也还不能清楚地知道横在心中的生死问题。所以悉达多又离开郁陀罗迦仙人的地方。这次,悉达多决心停止往各处求知,只单独地自己用智慧和精进,寻找真理。

那时的印度,也像现在印度一样,有很多外道出家人,舍弃家族出家,认为忍受饥饿,和用种种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吃苦,就会生天而得到永久的享乐。他们相信,今世自己受苦多,来世的快乐也就多,所以用种种严酷的方法,修行苦行。

那些修苦行的人,有些人每天渐渐地减少食物,直至几乎不吃什么,身体瘦弱,只剩皮包骨头;有些人用一只脚站立着;有些人竖起一只手,指向天上,因血液的流通不够,直到手臂干枯残废;有些人握紧双手,永远不放开,给指甲穿破手掌到手背;有些人睡在插满芒刺或铁钉的板上等等。
悉达多曾经试验用种种方法修苦行,他想道:如果自己增加修苦行,到了相当的程度,一定会达到正觉的希望。所以当他去摩竭陀国,进入优楼频螺村的时候,看到一处很幽静的地方,地势平坦,林木茂盛,靠近河流,有清凉的水,缓缓地流着,又有码头,便利上下,附近有一将军村,可以去托鉢;于是,他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用种种很特别的方法,修行苦行。

那时,有五位比丘跟随悉达多当使者,在优楼频螺的将军村。五位比丘是憍陈如、跋提、婆师波、摩诃男、阿说示,他们侍奉悉达多,相信他精进忍辱和舍弃一切而修苦行,一定会达到正觉的目的;当他正觉了,自然会把觉悟的真理,教导他们当弟子的人。
悉达多用种种特别的方法修苦行,最后开始减食,直到完全不吃,身体很消瘦,骨骼也都显露出来,但心志丝毫不退,继续精进修苦行。有一天,单独一个人坐在用功的时候,因为身体太衰弱了,晕倒下去。这时却巧有一个牧羊的童子经过,猜想悉达多是因为绝食,正要死去;在那地区的人都知道,这位圣者已经很多天不吃食物了。

所以,牧羊童跑回自己的羊群里,牵了一只母羊来悉达多昏倒的地方,挤出羊奶;他就帮助悉达多苏醒过来,能够坐起。这时,悉达多觉得好一点,开始想道:为什么原因会昏倒呢?又为什么原因觉得好一点起来?最后断定,如果没有牧羊童的羊奶的帮助,在未达到正觉之前,就将死去。

牧羊童得到悉达多的祝福,认为有机会供养羊奶,帮助他们崇拜的圣者回复生命,带着无比的快乐,跑回自己的羊群里去。悉达多仍旧坐在那棵树下,继续用功,到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听到一群女子唱歌的声音,从进城去的路上经过;那歌词的意思是:‘当我们琴弦太松的时候,弹的音声就不悦耳;太紧的时候,弦就断了。所以最好不松不紧,才会弹出美妙悦耳的音调。’
当悉达多听了那些女子的歌词,心中就生起感想:自己张着生命的弦子太紧了,因为修苦行到最后,未证正觉之前就将死去;过去的苦行,残酷自己的身体,实在不是求真理的正确方法。所以决定停止苦行,只有在心力的方面更加努力,继续求正觉。因此,悉达多就每天早晨出去托鉢回来食。

这时,悉达多恢复了从前的健康,肤色清秀如黄金,和过去在王宫的时候一样。虽然悉达多已经很清楚,非常严格的修苦行,想要得到好的结果,正像拿沙子来搓成绳子一样的不可能;但是,五比丘的感觉和悉达多不同,他们仍然坚持,只有修苦行才是成正觉的唯一方法。当悉达多放弃了苦行,回复了吃饭,就认为悉达多已变成多贪的人,所以一齐离开悉达多,去到鹿野苑住。
一天早晨,住在村里的苏阇妲女,用牛奶煮成最美味的糜粥,带来供养悉达多。供养后,这位贵族的女子说:‘祝你达到成功的愿望;像我曾经达到成功的愿望一样!’* 悉达多吃了她的供养之后,觉得益处很大,增加了身心的力量。
*苏阇姐女曾向神许愿,求得生子;后来向圣者悉达多还愿。

那天,悉达多去尼连禅河沐浴之后,就到靠近河岸的娑罗树下静坐,整天精进努力,希望在无人往来寂静的夜间,证到正觉。到晚上,悉达多离开娑罗树,走到预先选定的大菩提树下;路中遇到一个担草人苏谛耶,受他一束芒草的供养;到了大菩提树下,把芒草铺成座位,然后静坐在草座上,面朝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