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中国古代典籍《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公元5世纪末,中国的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政权北魏迁都洛阳后大建佛寺,在著名的永宁寺就有一座木结构楼阁式的佛塔。据记载,这座佛塔“高九层达千尺”,约合300余米高,高度差不多是应县木塔的5倍,与著名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比肩,可惜此塔在公元534年毁于大火。这是目前发现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最大的木结构佛塔。在建于公元一世纪的,被认为是中国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庙的洛阳白马寺,有一座齐云塔,据记载最初也是木塔,后来也被烧毁,现存的是建于比应县木塔稍晚时期的也称齐云塔的砖塔。
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在其著述中介绍,佛塔在中国首先出现的就是楼阁式的,是将印度覆盆式的塔与中国古典楼阁进行了整合,即上面加“覆盆式”塔顶,塔身则是中国式的楼阁。首先出现的大都是木结构的,其代表就是应县木塔。在后来的建筑中,木结构塔被砖结构塔代替,其代表是建于唐代的陕西西安大雁塔、建于五代时期的江苏苏州云岩寺塔、建于宋代的河北定州开元寺塔等。随后演变出各层屋檐呈密叠状的密檐塔,其代表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唐代的北京天宁寺塔和云南大理千寻塔等。而在中国的藏传佛教寺院中,包括后来内地的藏传佛教寺院,建造的多是喇嘛塔,此类塔下部是方形须弥座,座上为圆形塔身,以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塔、建于明代的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等为代表。除此之外,中国佛塔还有金刚宝座塔、缅式塔、单层方塔、花塔等样式,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