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是因为寺内的两尊玉佛而得名并闻名遐迩的。一尊是被称作“镇寺之宝”的释迦牟尼坐像,高 另一尊是卧佛堂里珍藏着的卧佛像。这尊像由一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长 追溯这两座玉佛的来源,就能了解到玉佛寺的创建与兴衰。 清朝光绪初年,浙江普陀山僧人慧根法师云游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后,从西藏出国到达印度和缅甸。他见缅甸藏美玉,就募化了白金二万多两,在缅甸国王的支持下,开取玉,聘请西藏的能工巧匠精心刻造,做成五尊玉佛像,“且以宝石巨珠为饰,金容汇合月,七宝庄严”。1899年,慧根从海上将五尊佛像运回上海,留下两尊供上海佛教徒膜拜瞻仰,另三尊运回了普陀山。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轮船招商局没有起重机,这两尊佛像太大,无法起运,就留在上海了。 最早的玉佛寺是1900年建立在吴淞江湾车站之侧,由慧根法师的弟子本照法师任持。辛亥革命后,寺毁于兵火,仅玉佛幸存。一度以盛宣怀舍殚根路(今维安路)别墅为寺,供奉玉佛。1918年起,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僧人可成法师在今址建新寺。经过十年的“躬营奋筑”,相继落成了佛殿、楼阁、斋厨等仿宋寺庙建筑群,使玉佛寺“丹艧觚绫,崇宏壮丽,蔚为巨刹,甲于海上。” 中国建立后,玉佛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多次进行拨款进行维修。 “文化大革命”中,在市委的保护下,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及寺内僧人相互配合,使整个寺院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经卷佛像、法器法物也安然无恙,两座玉佛完好无损,一切佛教活动都停止了,但有几位僧人在寺内,每日以糊纸盒谋生。 1976年10以后,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玉佛寺又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成立了“玉佛寺管理委员会”,流落僧人纷纷回寺。还拔出资金,对年久失修的寺庙进行了维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玉佛寺交从自己管理,由上海市佛教界人士按寺庙体制推了方丈、监院等僧职。1979年由真禅法师担任玉佛寺的住持,恢复了佛教十方丛林制度。玉佛寺僧人为管理好寺庙,还成立了寺务会,管理寺内的事务并逐步开展佛事活动。从1981年起,恢复举办各类佛事法会。1984年以来,每年春天都举行华严佛七法会,深爱佛教徒的欢迎。1985年方丈真禅法师主持,玉佛寺举行了隆重的传戒法会。现在,玉佛寺有僧人一百多名,分布在客堂、禅堂、库房、衣钵寮四大寮口,按照丛林规章管理着寺庙。 玉佛寺恢复佛教活动后,不少年轻信徒要求出家。从1982年起,玉佛寺开始青年教徒剃度出家,并举行了学戒堂,向青年僧侣佛学知识和佛门礼仪。1983年,上海市佛教协会在玉佛寺恢复了上海佛学院。1942年,玉佛寺住持远尘法师曾在寺内创办了上海佛学院。邀请镇江竹林寺震华法师任院长兼教务长,招收学僧30人。后因种种原因办。1983年9月,停办了40年的上海佛学院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招了50多名学。上海佛学院的宗旨是:培养一批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当佛教学识,并能密切联系信教群众的年轻僧才。学院分预科班、正科班和研究班三个等级,学制均为两年。学员们在这里要系统地学习佛学概论、遗教三经、中国佛教史、沙弥律义、印度佛教史、语文、历史、政治经济学、外语、古代汉语、中国哲学史、周易、老庄、中论、百认、摄大乘论、中观今论以及圆觉经、维摩诘经等课程。至1989年,已有70多名学生毕业,分卦玉佛、龙华、静安三大寺担任执事等职,为寺庙管理充实了新的力量,有的年青僧人从研究班毕业后,留在佛学院任教,充实了佛学教师队伍。 玉佛寺现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泥塑镀金的弥勒像坐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弥勒佛像背后 是一尊护法天神韦驮像。韦驮手持金刚杵(断烦恼、镇恶魔的法器),显得勇猛威严,护卫着整个寺院。天王殿两侧供尊着四大天王像,佛教认为是他们分别镇守四方天下,保护佛法源远流长。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宽7间,进深5间,外观为宋式两层宫殿式建筑,古朴庄严。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趺坐在莲花座上,神态安详。佛像通高 大殿两侧不是十八罗汉像,而是塑着护持佛法的天神——二十诸天像,他们是帝释天、诃利帝南、紧那罗、坚牢神、摩醯首罗天、大功德天、金刚密迹、大摩利支天、月宫太阳、菩提树王、大梵天、散脂大将、鬼子母、韦驮天、星宫月府、四臂不动天、大辩才天、日宫太阳、娑竭龙王、阎摩罗王等。 三尊大佛的背后是一幅海岛观音的巨型彩塑。画面上观音站立在鳌头上,四周许多善财童子正在进行“五十三参”(向53位有佛法、善知识者参学佛法),并得到观音菩萨的教化。 壁塑下部是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有的平和慈祥,有的刚劲勇猛。一般寺院都把十八罗汉排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而玉佛寺把他们安排在海岛观音塑像的下边,独具特色。 |
在玉佛寺里,还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物。如在玉佛楼里,珍藏着(乾隆版大藏经),共178函,1662余,7168卷,还有民国时期影印的宋代《碛砂藏》、《频伽藏》(即《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日本的《大正大藏经》和《续藏经》及《藏文大藏经》)等。这些卷帙浩繁的藏经,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经典。 在佛教文物展览室里,收藏着北魏、唐、宋、明各代青铜器、石雕佛像、菩萨像、唐人写经及历代字画,其中不少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珍品。北魏青铜佛像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所造的释迦佛立像。佛像上身略向前倾,高肉髻、螺发,面部安详慈和,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衣纹平直下垂,线条流畅。佛的背后是火焰纹背屏,上有3尊浮雕坐佛像。背屏后刻有铭文。 北朝石雕药师佛像雕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像高 明代枣木观音像通高 清代木雕灵驾山:佛经称,古印度摩揭陀国有座灵鹫山,释迦牟尼曾多年在这里弘扬佛法。这座木雕高约 玉佛寺自恢复开放以来,在对外接待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成为上海市对外友好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佛教寺庙不仅仅是信徒烧香拜佛的活动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地,是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玉佛寺法务活动 本寺地处上海繁华市区,但仍遵照农禅并重的丛林古制精神,组织全体僧众、职工、发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坚持各种服务性劳动。 现在,寺内为信众服务的素斋部、法务流通处和上客堂等的收入(包括外汇收入),约占全寺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特别是素斋部,高质量的饭菜和第一流的服务,博得海内外信徒和广大游客一致好评。很多海外游客在素斋部用餐后赞叹地表示:这是他们在中国旅游期间所尝到的最符合营养科学、最可口的美餐,下次来上海,一定再来玉佛寺!有的说:真应该经常回来看看,吃素斋增福延寿。 寺内僧众的修持,保持了良好得道风。 1、 日常修持。全体僧众(包括设在玉佛寺的佛学院学僧)每天上殿做早晚功课二次,早课清晨四--五时,晚课下午四--五时,从不停辍,寺内僧众概不例外。 2、 农历初一、十五,全寺僧众集中到禅堂坐香,斋堂诵戒。 3、 4、 5、 清明节和冬至节,分别举行佛七法会,为期七天。 6、 佛、菩萨诞辰,举行祝诞普佛法会。近年来,寺内举行过多次重大佛事活动。一九八二年春,曾举行玉佛寺建寺一百周年纪念法会,由方丈宣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九八五年春,玉佛寺开坛传戒,受戒弟子来自全国各省市,共六百余人。同时举行寺内全堂佛像开光仪式。 一九九零年五月,举行寺内卧佛堂大玉卧佛开光仪式,海内外信徒近千人参加。为满足海内外信徒的需要,玉佛寺对外举行一些佛事活动,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为海内外信徒举行的。由于做佛事的时间、仪轨均保持源远流长的传统丛林风格,因而受到海外信徒的赞扬,认为僧众威仪整肃,唱念认真,世所罕见。 这些佛事活动,成为沟通海外佛教与祖国联系的一种纽带,增强了他们叶落归根、怀念祖国的信念,提高了他们回国探亲访友的热情。玉佛寺良好得道风,赢得了海内外信徒的赞誉,认为真正做到了“庙像庙,僧像僧”,堪称丛林中之典范。除此以外,本寺还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佛教关于开展佛教教学的优良传统。寺内僧众积极支持上海佛教协会办好上海佛学院,院内的教务工作和总务工作,均由玉佛寺的僧职人员具体负责,从而使它成为一个丛林化的佛学院。 法会活动: 清明佛七: 众姓水陆: 冬季佛七: 禅七法会: 放生法会:每月农历初八日 清晨五时半 开光法会:每月农历十八日 上午九时 延生、往生供:每月农历二十八日上午九时半、下午一时半 星期佛学讲座:农历正月初九起 每星期日下午二时至四时 坐禅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