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天目山禅源寺后西北半里许,有一座化身窑,这是目前我国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僧人焚化之所。许多年来,人们把这里看作是转咒往生、生死轮回的地方,一块神秘的领地,而且给它涂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果你对佛教火葬习俗有些了解,就不难知道,其实这只是寺庙里一个普通的焚尸炉。是中国火葬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西天目山这座化身窑始建于清代初期,清咸丰八年(1858)重修时,采用自制墙砖砌成。所以能够较完好地保存了近一百五十年。在此之前,开山老殿西石鸡塘地藏殿有石块垒成的较简陋的焚尸炉,作为山僧火化之处,今遗址尚存。1665年,清代高僧玉琳国师来天目山创建禅源寺,移额山下后,僧人猛增,多时达千余人。即在山下建起了这座专供僧人火化的炉窑。据考证,此窑建成后至民国初期近二百五十年的时间里,焚化的僧侣已达数万众。
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死后,其弟子火化其尸,各取骨灰保存起来,称之为"舍利"(梵语,意为佛骨),后世僧众死后,也都火化其尸,将骨灰装入匣内,藏之塔中(寺庙塔林即为此而设)。在唐以前,火葬也只在边远少数民族中流行,后延至中原地区,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应该说火葬的原因最初是受原始信仰和佛教影响的结果。我们今天所见的这座化身窑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亡人火化,转咒往生
禅源寺规模宏大,连同周边三寺四十五庙堂,坐山僧人众多。千百年来在每年的晨钟幕鼓中,会有许多僧人死去。转咒就是一种为死去的亡灵超度的佛事。按佛教惯例,僧人圆寂(即死亡)后要满七天才能荼毗(即火化),这种惯例一直延续到现在,据说这七天内人体还会有知觉和回阳的希望。如今,在家人死亡后至少也要满三天才能火化。亡僧火化前,先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转咒”的方法让灵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转咒前,先将亡僧盘腿装在寺庙里特制的木龛内,又将木龛放进堆满木柴的化身窑。仪式最少由九位僧人组成,为首的僧人叫掌坛师。僧人们带禅杖、引磬、铛子、铰子、木鱼、手鼓等法器来到化身窑前,引磬声起先唱“杨枝净水”,再念《弥陀经》、《往生咒》、《心经》及变食真言等,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火化准备就绪,所有僧人在化身窑前跪地合掌。掌坛师举起禅杖在窑上拍击三下,意在醒动亡僧。然后为亡僧说法,与之转咒。佛事已毕,谨遵佛制,进行荼毗(举禅杖在窑门划一圈)。噫 !从此脱离婆婆苦,接引往生到西方。烧!掌坛师举火,亡僧的躯壳焚化在熊熊的火焰中。
净化肉身,用上黄豆粉 昔日西天目山寺庙的香火很旺,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香客前来拜佛或朝觐。除了少数檀施者携金担银来之外,大多香客每次来都以实物作供奉,其中最多的实物是黄豆。当时,余杭、富阳等地的香客特别多,这些地方又盛产黄豆。所以,天目山寺院每年收到的黄豆无以计数。
亡僧的尸体在化身窑里焚化后,躯壳已不存,但剩下的胃很难烧尽。佛家认为,人的肉体是跟着灵魂走的。如果肉身不能完全净化,则亡灵难于超度。不象现在用油或电焚烧,在高温下可以一次焚尽。为此,有些得道高僧为了能让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地超升,圆寂前不吃不喝,待骨瘦皮干、精耗神灭之时,坐化而去,火化时就干净利落了。也有的高僧怕不能净身而度,生前旨意弟子,在他盘坐偈语辞众后,由弟子用盂(类似于农村日常储水或淹菜用的大瓷缸)覆盖其全身,建全身塔以示“仙逝”,俗称“活埋”。天目山狮子岩有高峰原妙全身墓塔,也称为“活埋庵”。
后来,天目山寺院的僧人们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把炒熟的黄豆磨成粉,将黄豆粉堆放在剩存的亡僧的胃上,上面再放些竹炭,进行二次焚化。黄豆粉遇湿气遇高温膨胀,很快就把剩下的胃吸收焚化了。“豆粉”取义“都焚”,也许正好是一种巧合吧。
火化结束后,掌坛师吩咐僧人将亡僧的灵骨收捡起来,如果亡僧有一定的地位,其灵骨用袈衣包裹后装入盂内或匣内,藏于塔中;如果亡僧是一般的僧人,其灵骨用袈衣包裹着直接放入塔林中。天目山僧多塔多,大小上百座,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普同塔,据考证,藏了七千多位历代亡僧火化后的灵骨。
为严寺规,活焚沙弥 化身窑是用来火化亡人的,从未听说过火化活人的事,可天目山的这座化身窑就烧过一回活人。说起来这还是天目山佛教历史上的一大耻辱。因此,此事在山志记载上也略去了这一笔,只在民间流传着。
清末民初(有说法具体年份是1929年),上海有一施姓青楼女子,常来禅源寺捐银,为自己洗身。按佛教的观点,妓院是个最肮脏的地方,妓女更是满身不净。所以,施女每次来烧香洗尘,都是一位地位低下的小和尚出面招待她。这名小和尚生的眉清目秀,有几分姿色风骚的施女淫心未眠,看上了小和尚的童贞之躯。接触多了,小和尚也对施女生出几分爱心。有一次,两人躲在厕所内正行着云雨之事,恰巧被当家师发现了,当下,小和尚就被五花大绑了起来。佛家把厕所看作是最干净的场所,出家人在最干净的场所做出了最肮脏的事,玷污了佛法,犯了佛家大忌,按戒律处罚是要活焚的。
活焚这天是寺院最黑色的日子,所有的僧人跪倒在山门,为小和尚做忏悔。四里八乡的百姓也闻讯赶来看这悲壮的一幕。小和尚被绑在木龛内,由法僧抬进放满木柴的化身窑,执法师一声令下,烧!随着声声近乎哀嚎的梵唱,熊熊大火把犯了大戒的小和尚送了西。
那位施姓女子被逐出山门回到上海后,将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换成银两,以别人的名义雇人挑来寺院,以此能洗刷一点自己所犯下的罪孽。尔后,施女也在上海自己的住所内自缢身亡了。
这故事听起来有些心酸和残忍,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不过,可以看出当时禅源寺的寺规戒律是非常严格的。据说这座化身窑从此也没再烧过一位亡人,一直荒落保存到现在。
[right]
「该帖子被 菁莲 在 2005-12-15 17:21:42 编辑过」[/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