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教名寺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几度废兴。1994年重建修复,历时一年竣工完成,吸引海内外香客信众无数,至今已近千万人。
自唐初以来,祥符禅寺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荣衰,几度毁于战乱,几度重建复兴。当年小灵山“四面湖波荡漾,与天一碧”,小灵山寺“居重湖叠嶂间,最为幽绝”。据《中国佛教名寺古刹第四卷——无锡祥符禅寺》介绍,当年的祥符禅寺殿前“孤塔影从云外落,清钟声在树间留”;寺后“三峰环列,龙虎拱峙,蜿蜒磅礴”;宝殿琼楼掩映于苍松绿竹之中,法音梵曲回响于云林烟水之间,可谓风光无限,气象万千。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不朽诗篇。清代诗人陈履仪在《祥符即景》中吟诵到:“古寺探幽景倍妍,涧声回合小桥边。苔茵积翠如无地,松幕遮空别有天。半塔山光群鸟人,一亭湖影乱帆悬。到来不觉尘心断,欲向枯僧学坐禅。”
与此同时,祥符禅寺也有过“战乱连连,僧徒散逸,田产荒芜,建寺以来历代住持"开堂说法事迹履历尽毁”这样的窘迫。
好在我们正逢盛世,在各级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以及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千年古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修复后的祥符禅寺建筑精美,于金壁辉煌中显现清净庄严。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伽蓝殿、卧佛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及其左右法堂、禅堂、丈室、客厅、僧寮、五观堂等建筑整齐对称,协调和谐。融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于一生。
祥符禅寺修复以来,在修复后第一任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当代高僧茗山法师以及现任住持、江苏佛教协会副会长无相法师的努力之下,道场因缘具足,道风传播遐迩。在继续增广寺中殿宇和改善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继承古德兴福利生精神,近三年来为下岗人员,为抗洪救灾,为希望工程为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累计捐款七百多万元。还为无锡南禅寺、安徽九华山、镇江焦山定慧寺、如东国清寺、建湖罗汉院……修建殿宇,塑造佛像。
千年古寺和神州第一大佛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海内外佛教四众,各界人士慕名而来,盛世盛事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