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地藏莲社 〗 » 卍 佛门法讯 卍 » 潮州开元镇国禅寺
如贤 - 2010-7-27 18:06:00

开元寺在市区开元路中段,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为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素有粤东第一古刹之称。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香积橱、方丈、厅、神农堂、知客堂等,较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唐以后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
           大雄宝殿
天王殿木屋架
   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唐代的石经幢、宋代政和年间的大铜钟、元代泰定年间的石香炉、明代的潮州木雕千佛塔和清代乾隆御赐的雍正版《大藏经》等一批珍贵文物。
宋代大铜钟
 
           开元寺鸟瞰图
元代石香炉
 
明代木雕千佛塔
唐代石经
如贤 - 2010-7-27 18:06:00
开元镇国禅寺
粤东首刹 源远流长
   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创自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相传先名荔峰寺,是潮汕规模与影响最大的古刹,昔为城内八景之一“古刹梵唱”,并与潮阳灵山寺、揭阳双峰寺合称“潮州三大丛林”。“文革”后,在李嘉城、庄静庵、释定因、谢慧如等海内外檀越捐资下,全面重修。199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9日与灵山寺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及清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两次重修记中,皆有“荔峰门”之名。又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潮州知府周硕勋题大殿楹联有“荔峤”之句,信知“荔峰”之名,确有来历。今全省之“开元寺”,皆已淹没无遗,惟潮之“开元”,历千余年而硕果仅存,于今弥见可贵。元称:“开元万寿禅寺”,见元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大殿内大石香炉刻文。又称“开元禅寺”,见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寺铜云版铸文。明称“开元镇国禅寺”,见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大鉎磬铸文。又称“镇国开元禅元”,见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刘兴学《开元寺重修碑记》。明末加额“万寿宫”,“文革”间被毁。清代迄今,“开元寺”与“开元镇国禅寺”两名随用。
    相传本寺地广百亩,据明嘉靖《潮州府志.卷八.杂志.寺观》载“开元寺地基二百二十二丈六尺。”嗣经历代沧桑侵蚀,如寺后花园地方,改作余檀越祠(即后巷余家祠);光绪末年,寺右之退隐住持静室及菜园,被占为茶阳书院(即大埔书院);解放后,寺东地方作为市场、电影院;“文革”间,藏经楼、后花园被占为印刷厂车间等,现存仅约20余亩。
    坐东北向西南,今总建筑面积逾1.3万平方米。建置现状分中、东、西三路叙述之。
(一)中路:照墙、寺门、天王殿、丹墀、月台、东西两郎、大雄宝殿、藏经楼;
(二)东路:诸天阁、钟楼、地藏阁、客堂、实兰若、慧业堂、云水堂、不俗精舍、香积厨、伽蓝殿;
(三)西路:方丈、观音阁、祖堂、十方堂、六祖堂、初祖堂、崇行堂、五观堂、药王殿、岭东佛学院教学楼、玉佛楼、大悲殿、塔、明代塔墓、清代塔墓、南门外普同塔、萌芦山普同塔。
    寺居城之中心,古名甘露坊,清代名仁贤坊,面正南前为开元路(古名开元街),后为西马路(古名开元名巷),左为太平路(古名大街),右为义安路(古名新街头),远眺凤台而回顾金山,笔岭东峙而湖山西秀,岂仅利便于交通,抑亦擅美乎形胜。


[/url]
简单就是佛法 - 2010-7-27 18:06:00
寺院清净,脱俗,想去![em2][em17][em19]
阿育王 - 2010-7-27 18:06:00
全部是吃老本 ,根本没有什么创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州开元镇国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