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地藏专栏>>地藏综合>>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04
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04
2006年06月19日16:31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3515 字体: 繁體

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04

趙亮杰 著

稱佛名號品第九

  稱佛名號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是修行法門之一,持名念佛又是念佛法門之一。本品既為稱佛名號,我們就專談持名念佛功德之利,不涉其他。

  持名念佛首要的條件,要深信因果,知輪迴苦,持戒修善;深信過去已有恒沙諸佛成等正覺,宏化十方,度無量眾。知我博地凡夫,業障深重!無始劫來,流轉生死,驢胎馬腹不知去了多少遍?無間阿鼻曾經是我常遊地,幸蒙地藏大士慈悲護念,導我出離無間重罪,故我一聞大士洪名,心生歡喜!今得為人,復聞如來微妙大法,以及恒沙如來萬德洪名,涕淚悲泣!生難遭想!好像失乳嬰兒,漂泊異鄉!漸漸長大,受盡了飢寒痛苦,嘗盡了人間辛酸,但是為了自衛,為了要活下去,也學了一套太保本領,拿著明晃晃的刀子(世智辯聰),地地道道是一個問題兒童。雖然如此兇頑,一旦遇著慈愛的母親,就會馬上丟掉了刀子,投到母親懷裏,聲淚俱下!由內心深處喊著媽媽!是時其母不嫌此兒全身腥臭!衣衫藍縷!把他緊緊的抱在懷裏!手摩其頂!首先使他得到家庭的溫暖,次與沐浴更衣,灌以醍醐甘露,是兒頓時身心清涼,復感無限輕鬆自在!並發願言:自今以後,願隨慈母身邊,不作天涯流浪兒!今念佛人,亦復如是,先當焚香禮佛,懺悔宿業,作如上想;如上想已,不覺悲從中來!涕淚俱下!聲聲佛號,清徹哀婉!此時忘卻自己的年齡,一片赤子之心!再度回到童年時代,身心柔軟,無復剛愎粗暴之志;並發願言:願我今捨此報身,往生佛國,長養善根!然後化身無量,追隨地藏善薩作為助手;以待地藏菩薩成等正覺,蒙佛授記,次補佛處;若往劫中恒沙菩薩已發是願,吾即次第蒙佛授記。更願現在未來諸善知識,與我同以念佛因緣,發斯大願,作地藏菩薩的法眷屬,將來形成龐大無比的地藏集團!浩浩蕩蕩成地藏軍!與地藏菩薩次第成佛,同一佛號,在無量劫中佛教史上叫做地藏時代。

  世人不了此義,多譏稱佛名號為迷信者,那知這是赤誠的流露,好像失乳嬰兒喊著媽媽一樣,如是母子相憶,猶如磁石吸鐵,即不得念佛三昧,亦必往生佛國。

  不過基本條件是要以正知正見持戒修善,發赤子心,稱佛名號,則隨其願力無不成就;上焉者,願生佛國,見佛聞法,長養善根,成就四弘誓願,圓滿六波羅蜜。或願此土人、天流轉,廣度眾生。其次者,願離娑婆,僑居安養,作一個優閒自在的寓公。再其次者,求人、天福報,徵求妻子兒女,無不隨願具足。所以者何?萬法唯識,因緣果報,法爾如斯,猶如壓寶,壓的美金贏美金,壓的臺幣贏臺幣,壓的空頭支票(無願)贏張空頭支票,捨不得壓,贏不了錢;我願諸善知識,眼要快(智慧銳利)!心要狠(生決定信)!看準點子下大注!把你全部財產(「人我執」「法我執」)孤注一擲!就會由窮小子一步跨入彌陀宮殿為法王子,可在世尊座下痛哭一場!敘說流浪之苦!從此高車駟馬!玉液瓊漿!儼然一法王子。若不此之圖,僅求寓公生活,或人、天福報者,等于以摩尼寶珠換地瓜(蕃薯)吃!實在太覺冤枉!由此當知念佛法門,乃五乘共修之法,不可僅以小乘法視之。是故本品地藏大士特為介紹稱佛名號功德,作為度生之勝妙方便,此品居于第九,故曰「稱佛名號品第九」。

  就在佛陀敘說主命鬼王的悲願史蹟完了以後,地藏菩薩摩訶薩,又站立起來對佛陀表白說:「世尊!一切如來有勝方便,廣被人、天及諸菩薩,能於眾生(包括菩薩)生死海中獲大利益,我今為未來眾生廣宣是事,唯願世尊賜我一個機會,聽許我說。」

  爾時世尊面容愉悅!猶如初敷芬陀利華(白蓮華)!讚歎地藏菩薩說:「善哉地藏!汝今欲興無緣大慈!無緣大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說這不可思議的勝妙方便,現在正是時候,速說!速說!地藏!我的機緣已盡,即將涅槃,使你早早擔當這方便度生的大願(原文「早畢是願」,大士悲願,豈有窮耶?乃如來即將涅槃,促其早日擔當起來,則「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是「畢願」者,乃遂其願也,才能文順義順。),我也無憂于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了。」

  於是地藏菩薩得到佛的許可,重白佛言:「世尊!我自發心以來,所值諸佛,已非算數譬喻所能了知,今且略舉。回憶過去以『阿僧祇』為單位,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或女人,聽到這尊佛的名號,由內心深處,發歡喜心,暫生恭敬,即得超過四十劫的生死重罪(即粗重生死,如三途眾生,及人間橫死暴死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生死際,輕鬆自在,無畏懼心);何況能夠塑晝形像,供養讚歎,則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又於過去如恒河沙數那麼多的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在一彈指的時間裏,發出深心歸依是佛,是人於無上進(佛道)永不退轉。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只要經歷他的耳根,印于八識田中,是人即得千次往返生于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又於過去說都說不清,不可用數字來表達,那麼多的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獅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由內心深處,一念歸依(向心力),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由內心深處瞻仰禮拜,或復口中讚歎!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成佛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遠不會墮在惡道裏面,常生人、天道中,沒有粗重煩惱,身心輕安,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以恆河為單位,有無量數恆河那麼多的恆河沙數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印入八識田中,是人直至成佛,永不墮于惡道裏面,並且常生天道,受著輕安微妙的快樂。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由內心深處,一念恭敬,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又於過去,以阿僧祇為單位,有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印入八識田中,是人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印入八識田中,是人從此得恆沙諸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說都說不完的佛;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不論是天,或者是人,不論是男,或者是女,但能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等聞佛名號一心向佛的眾生,在生與死的當兒,自得大利,終不墮于惡道。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甚至于少至一人,為是臨命終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了五無間罪,其餘業報,悉皆消滅。這五無間罪,雖至極重。一動就是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可是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重罪,雖不頓除,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能夠自稱自念,自必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寫到這裏,本品已完,文內似無餘義可說,不過還有點小問題,順便向讀者交待一下,就是在第一段的原文「唯願世尊聽我說之」這句話,是大士向佛要求發言的機會,聽許他說;好像我們開會,與會者,向主席討得發言的地位,准許他發表意見,不是讓佛來聽他說;你看!經中不是明明的說:「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嗎?接著就是向佛要求准許他說。

  佛以愉悅的心情准其發言,並說:「今正是時,唯當速說。」是什麼時候呢?就是現在佛即將涅槃,未來佛時間尚早,在這長夜漫漫眾生無依無恃的時候,所以佛不但答應大士的要求,促其速說;又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于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使汝早畢是願」,這句經文,不是說讓大士在如來涅槃之前,或如來滅度之後,使其早日圓滿結束;乃是說我就要涅槃了!汝有這個要求,我即答應你的要求,好使你早早擔當起來,不負如來托孤之重,我亦無憂于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了。曰:「若如此者,何言『早畢』」?答:「畢者,『求仁而得仁』也!先勉其速說,次則曰:『吾即涅槃』,這不是明明促大士早早接替如來未竟之志嗎?否則,虛空無盡,眾生無盡,大士的悲願豈有盡耶?怎能在釋迦佛時代提前結束呢?當知此處的『畢』字,是『成全』意,或『遂順』意,不是結束的意思。」

    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布施為六度之首,助道之緣;而無住相布施,又為成佛康莊大道。是故此布施門,始而人天,乃至菩薩,終至成佛,不可或缺。何以故?施者助也,助人為快樂之本,好施之人,聲譽流佈,人所愛樂;若生人、天道中,福緣最勝!若為菩薩,弘法利生,法緣最勝!以其我施眾生,眾生樂我故。布施有三:一曰財施,二曰法施,三日無畏施。財施復分為二:一曰內財布施,二曰外財布施。三種布施復分為二:一曰住相布施,二曰無住相布施。何謂財施?凡以物質金錢,精神和力量布施者,都叫做財施:而以物質金錢作布施者,叫做外財布施:以生命和力量來布施者,叫做內財布施;少至一粥一飯,乃至上坡時,代人推推牛車,都是布施;無論窮富,只要能夠慈悲喜捨,都作得到。布施以後,再不掛在心上,只是隨緣而作,如鳥飛空,不留鳥跡;在布施來說,叫做「無住相布施」,在心境來說,叫做「無緣大慈」;言其未施之前,沒有預計;既施之後,也不留戀;不同於「著相布施」,以攀緣心沽名釣譽也。「法施」和「無畏施」亦復如是。

  何謂法施?凡是熱心教育,以啟後學,不論語言或是文章,只若不求任何代價,都叫做法施。不過此處專以佛法而言,其「住相」與「不住相」則與「財施」同。

  何謂無畏施?慈心不殺,能護眾生;凡以精神、力量、知識、才能援助眾生,使其臨難無畏,叫做「無畏施」。其「住相」與「不住相」亦與「財施」同。

  此三施者,法施最勝,以其能啟發吾人智慧寶藏,續佛慧命故也。而法施功德,又莫過於「不住相」,蓋不住相布施,是為菩薩踐履佛道。既不住相,當然不會自私自秘,專為自己打算,貪圖人、天果報,或阿羅漢果。如是菩薩即發心時,即迴向時,一切功德,與眾生共,則其功德與法性等,汪洋浩瀚!無量無邊!此品世尊舉劣以況勝,這在現象界說,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因緣果報,故曰「較量布施功德緣品」。諸君且莫自己較量,何以故?一有較量,便著人、我,囿於時空(宇宙),起輪迴性;是為人天道,非菩薩行矣!此品居於第十,故曰「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就在地藏菩薩說完了稱佛名號品功德以後,是時忉利大會一片寂靜肅穆!無人發問,於是乎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又從他座位上起來,右膝著地,作胡跪狀,雙手合掌,啟請佛道:「世尊!我觀業道裡面的眾生,同一布施,較量功德,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者,有十生受福者,也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這是什麼緣故呢?唯願世尊說給我聽聽。」

  佛告地藏菩薩說:「好!我今就在這忉利天宮,當著人、天海會,說說這閻浮提眾生為什麼同一布施,較量功德便有輕有重呢?汝當仔細聽著,我就為你說。」

  地藏菩薩說:「是的,世尊!我對這問題有點疑惑,很樂意及早聽聽。」

  佛告地藏菩薩說:「假如這南閻浮提,有諸國王,或宰輔大臣,大長者子,大剎利(貴族),大婆羅門等,他們都是人中之尊,容易養尊處優,吾我自大;假若他們能夠忘了自己的尊貴,遇到這些最下貧窮,乃至彎腰駝背,或聾或眍,或白痴或瞎子,如是種種六根不全的殘缺眾生,衣衫藍縷,蠅來著身!是大國王及婆羅門等,想要布施的時候,若能具足大慈大悲,低下其心,輕鬆自在,親手遍布,含笑施與;如其不然,或使人施,自己隨在後面,軟言慰喻!啊!是大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條恆河那麼多的河沙諸佛功德。何以故?是國王等,沒有『我相』及與『人相』,亦無富貴貧賤之想,故能於是諸根殘缺罪苦眾生,慈心輝映,其德化和施與,猶如春風化雨般的長養萬物,不見施者及與受者,是故福利,有如是報;此人百千生中,常得人間天上,七寶具足,何況衣食住行呢?尤有要者,是人世世生生沐浴般若大海,終至成佛,不落惡道。是故菩薩行者,應當低眉垂目,上承諸佛,下視眾生;不可貢高我慢,仰面朝天,熱鬧場中,為求名聞,傾家蕩產以用布施;見貧苦兒,施以白眼,此名顛倒作善,不正作福,如是等人,甚可悲憫!以其知見顛倒,用財甚多,獲福甚少!

  「地藏!眾生作善,猶如耕耘;恭敬三寶,乃耘福田;施諸貧苦,乃耘悲田;耘福田者,田勝心(識)劣;耘悲田者,田劣心(識)勝;地藏當知,三界唯心(性),『勝田』『劣田』同一法性;由心(識)勝故,滄海變桑田;由心(識)劣故,桑田變滄海;所以者何?如痴呆漢,良田百畝,不如農業專家經營劣田五十畝;由是當知,萬法唯識,亦如事在人為,非佛菩薩所左右也。佛菩薩者,世間導師,能啟眾生正知正見,眾生罪福,全由識心自作自受,諸佛菩薩不予不奪,惟有諸佛正知正見,才能啟發眾生自發自動的轉禍為福;否則,以下劣心(識),供養恆沙諸佛,不如以平等心(性),下心含笑,施一乞丐功德之利。是故眾生且莫錦上添花,風頭揚善,當覓藏風聚氣之地作諸善也(陰德)。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長者,乃至婆羅門等,遇到佛的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等像,不假侍從人員之手,親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再以此布施供養福利而不自私,迴向法界有情,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乃至婆羅門等,遇到過去佛的塔寺,或者是經,或者是像,毀壞破落,能夠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獨力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人千人,共同布施結緣;是國王等,少則百生,多則千生,常為轉輪王身,和這國王共同發心者,也是少則百生,多則千生,常為小國王身。若功德圓滿,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是國王等,乃及諸發心者,從此走上成佛的康莊大道!何以故?以其迴向功德不可思議,是故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看到老而無子,孤獨無依者,病苦無救者,或貧苦人家正在生產的婦女;這些國王及婆羅門,若能於一念間,發大慈悲!布施他(她)們醫藥、飲食、臥具,使他(她)們由貧苦中得到安樂,如是福利,最難思議;是國王等,今後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不墮於三惡道中;不但此也,百千生中,耳中不聞苦聲,況自受耶?

  「所以者何?有三種法,世間不樂;何者為三?曰:老、病、死。地藏!世間若無老、病、死者,如來即不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調伏法,及解脫道。是諸眾生,末得調伏及解脫時,遇老、病、死,及產難時,最為痛苦!此時此地,正是悲田植福之處,藏風聚氣之所;是故國王及大長者,大婆羅門等,宜於此處廣植福田,則其功德不可思議(畢竟成佛)。

  「復次,地藏!假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大長者,大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若再不住於相,不見施者,及與受者,一切功德,即發心時,即迴向時,是已具足六波羅蜜,此人功德,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帝釋、大梵天王,轉輪聖王之報乎?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假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以正因心(簡非下劣心也),種少善根,少到像毛髮、塵點、沙粒等許,他所受到的福利,是不可用語言宣說,也不可舉喻來說的。

  「所以者何?世間福田,佛為第一,一切如來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福德智慧圓滿具足,稱性(法性)而證(無差),量裹太虛,含概諸法,是故眾生,若去邪見,以正因心,植少善根於佛田者,是田優勝,故能獲福無量無邊!

  「地藏!是『正因心』(亦名正知正見),猶如農業專家,善於識別土壤(審緣),善於選拔種子(審因),復善耕耘(具足修慧),不失其時(精進),如是耕耘福田,豈不利巿千萬億倍?否則,以『下劣心』(亦名邪知邪見),如痴呆漢,不識土壤,不善擇種,不但不善耕耘,而且終日神經兮兮的偃苗助長,如是等人,雖值諸佛無上福田,亦難收穫。

  「所以者何?佛所證者,法性而已,法性含育萬有,非法性外別有諸佛福田也。『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同依法性而有,是故於佛福田植煩惱種,亦復產生無量無邊煩惱!以是之故,若真佛子,於佛法中,當審因地(選種)。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以正因心,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間天上,受勝妙樂。若再不自私,以此功德,迴向法界有情,是人福利,亦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大乘經典,或聽到經中一句一偈,領悟佛法大意,如同飢者得食,渴者得飲,無不甘之如飴!若不如是,是人已失味覺;是故眾生得聞諸大乘經一句一偈,能由內心深處,讚歎恭敬,生難遭想,當知是人食髓知味,若再頂戴受持,轉向他人怍法布施,供養三寶,是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以此功德迴向法界有情,其福不可用算數譬喻所可了知。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或大乘經典,新者頂戴受持,布施供養!或瞻仰禮拜,或心中讚嘆!或合掌恭敬!若是遇到故舊者,或已經遭受破壞者,就去修補營理,此人或者獨自發心,或勸多人共同發心;如是被勸等人,今後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主動發心者,常為轉輪王身,還以五戒十善教化諸小國王。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像這些功德,乃至少到像一根毫毛、一微塵點、一粒沙子,或一滴水,別看這微許功德,但能迴向法界有情,是人功德,百生或千生中,無粗重煩惱,受勝妙樂!如果此人心小量窄,但能迴向自家眷屬,或僅求自身利益,這樣的果報,也是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也。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寫到這裹,本品已完,本經的正宗分,業已圓滿。下面自地神護法品,即入流通分了。

  此品在文內可以說沒有什麼問題可說了,不過在問題上有幾個重點,我們再特別提出來強調一下子,請讀者注意。

  (甲)為什麼同樣的布施或供養,所獲果報,有無量無邊的差別呢?答:一、有發心,有不發心。二,發心者,有染有淨,有大有小,有敬不敬,有迴向有不迴向,以是因緣差別,果報有異。

  何謂發心?答:發心有二種:一者,凡夫發心,於佛、法、僧生起信心,發心供養也。可是佛不貪圖吾人供養,佛心大慈,供養三寶,必須悲憫罪苦眾生!例如吾人孝順父母,必須照顧兄弟姊妹;佛悲憫者,莫過於罪苦眾生!父母所關心者,莫過於弱小兒女;吾人能悲憫佛所悲憫者,供佛心也;能關心父母所關心者,孝親心也。吾人父母,凡夫也,有一子女,不得其所,吾雖供之以珍饈美味,勢將老淚橫流,食不下嚥!是故養父母之體,莫若養父母之心,親心得安,吾雖奉之粗茶淡飯,亦必心安理得矣!

  世有達官貴吏,士紳名流,還有些愚夫愚婦,廟上燒香,大作拜拜,甚至於叩頭帶響(可謂誠矣),見了貧苦乞人,卻不屑一顧,把佛菩薩看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獨夫,甚至於看成了貪官污吏,如是供養,大違佛心,能使釋迦如來啼笑皆非!當知眾生發心,有邪有正,果報亦然;是故植邪種於佛田中,亦生下劣果報;若植佛種(慈悲心)於悲田中,亦生佛果。

  二者,初發意菩薩,依於觀照般若發菩提心(言其未證聖果若存若亡曰初發意,非以今生而言),以如來家業為己任;猶如太子,雖然未登大位(喻未證聖果),已是皇儲(喻將來必證)是故初發意菩薩,已知成佛不謬,以其因正果亦正也。若不如是,即非初發意菩薩(發菩提心者),猶如不敢言其將來必登王位,即非太子是也。是故菩薩初發意時,四弘誓願,六波羅蜜,三種迴向,因中已具;雖然骨軟毛嫩,自知已非虎狼野干;如是發心,必得諸佛甘露灌頂!雖作微許善事,則其功德汪洋浩瀚!如虛空等。何以故?發菩提心者,即是佛心;此心順於法性,法性無際,故功德無邊。

  何謂不發心者?謂其隨俗而作,「無所謂」主義者也。如是等人,世善則隨俗而善,世惡則隨俗而惡,好像水中浮萍,自無根株,隨波逐浪,上下其心;此等人近乎「無記性」。無論善惡,無大罪福也。

  何謂染淨?答:染者,一切善惡,緣於世法,得世間果報。淨者,了緣性空,不被世累純淨無染者也;此為二乘聖人所證。若再超脫染淨觀念,見一切法,無非「隨緣真如」,非染非淨,此為佛所證也。

  何謂大小?答:凡夫,聖人俱有大小之別。低級凡夫以私我為主體,凡所作為,都是為了自己,即俗謂「自私」者也;這種人永遠大不起來,以其心小故。高等凡夫則不然,以其心大量大,能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此等凡夫,一聞佛法,便能行菩薩道,以其未證聖果,難免粘著名利,發心雖大,仍屬染污,故曰凡夫。可是他一旦發菩提心,即為阿羅漢所恭敬故。至於聖人,二乘偏於自利,故發心小。菩薩自他兩利,故發心大。有時為了救度眾生,也可犧牲了自己。是故菩薩在三大阿僧祇劫內,一方面是自修,一方面也是陪伴著眾生在塵世間打滾!我們不說三賢十聖,即初發意菩薩,從初聞佛法,須要一萬大劫,才能修得十信滿心(發菩提心),而小乘聖人,六十大劫,即可證得阿羅漢果。可見正信之難起,菩提心之難發也!發菩提心後,又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證得佛果,更見佛果之可貴也!可見有大因者,始克大果。

  何謂有敬有不敬?敬,是發自內心,所謂「誠懇」「真摰」,不欺不詐,沒有一毫的虛偽,一片赤子之心,不敬則反是。我曾見所謂「學術界」人士,一手持金剛經,一手捏腳!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時,日皇裕仁宣布詔書,日本軍民都在收音機旁邊,肅容恭聽!彼邦軍民,對一亡國之君,尚且如此尊敬!是故彼國亡而不亡!吾人研讀大乘佛典,如同釋迦世尊面對吾等頒宣正法,不期然而然,就會身直心端!肅容恭聽!到了隨文入觀,心、境相應的時候,不覺悲從中來,感激涕零!生難遭想!學人若不如是,能入如來甚深法者,無有是處。吾等佛子無論講經或寫文章,必須由赤子心(敬)透露出高度的智慧;將學術、宗教、因果,揉合在一起,會歸第一義諦,才能令聽者讀者,發生純淨不雜的信念,如此方名三寶弟子,不同於一般學者之流也(不敬)。

  何謂有迴向有不迴向?有三種心,即發心時,即迴向時,一者深心,迴事向理;二者悲心,迴自向他;三者第一義心,迴因向果。若無此三種心,僅在口頭上迴向,則與不迴向等。

  以如是等種種因緣差別,是故同一布施,所獲果報,各各不同。

  (乙)地藏菩薩真不懂這道理嗎?曰:否!菩薩乃代眾生請法;蓋法不孤起,當機不問,佛亦不說,是故菩薩代眾生請法也。地藏大士若真不懂,我們連聽也不夠資格聽了。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佛陀說完了較量布施功德緣品,本經的正宗分已告結束。這時有位地神,梵音涅哩鋤,義譯堅牢,首先發心護持此經。此堅牢地神者,乃南閻浮提之土地官,此神是位女性,初具邪見(不正知),她說:「大地裏面沒有水、火、風等。」佛言:「否,此大地輪,悉具水、火、風等,不過『地大』成分居多,獨名『地大』」。地神聞知,心生歡喜;佛即為說「四聖諦」法,彼聞法已,遠塵離垢,即得法眼清淨(開道眼也)。

  是時地神法喜充滿,以豫悅的心情,對佛表白說:「希有世尊!我得法眼淨,不為煩惱所纏,願盡未來際,歸依佛、法、僧,不殺,不飲酒,願世尊許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以是因緣,彼以土地官的身分,首先發願護持此經,以廣流傳。本品內容,就是她所發的願。

  諸君若欲在此土中,居住的安穩,福德臨門,得大吉祥,應當供養地藏菩薩,稱念菩薩聖號,廣宣流布是經;則此地神歡喜,必定善加護持。尤其是礦工同胞,你們天天都是地下生活,應當供養地藏大士;不說地藏菩薩威德神通不可思議,即此堅牢地神,亦遠非他神所及;願本省(當地人)籍的優婆塞、優婆夷,應當發心把地藏大士介紹給礦業家和礦工們,只要家中供養大士聖像,白開水一杯,白米飯一碗,再供以香花,朝夕禮拜,持名更佳,但必須誠敬,更不可有害人利己的邪念頭(此之謂「心供養」也),若如此者,無不現生得大利益,凡事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並且永植善根,直至成佛,不落惡道。更可免除一年一度的大拜拜,既可免造殺業,又可杜絕浪費。吾等優婆塞,優婆夷,若肯發心,深入群眾,作此弘化工作,則諸佛歡喜!復與眾生結無量緣!世世生生善緣殊勝!生尊貴家;修淨土者,亦可迴向作為往生的資本。

  諸善知識!吾等佛子,當以弘法為家務,頭腦不可熱,心腸不可冷,冷心腸的人,不能行菩薩道,也與眾生無緣;如是等人,即使潔身自守,也是世世生生赤貧如洗!就是坐禪習定,證得阿羅漢果,尚且往返空缽,無人供養!何況煩惱眾生?所以者何?我以笑臉迎人,人以笑臉迎我,冷心腸的人,連一個笑臉都不肯施人,誰肯以熱烈的感情,來看我們的冷面孔?

  所以我們應當常生法喜,深入社會,鼓舞群生,不可以「苦」「空」「無常」凍結其心;當知佛說是苦,空等法,乃為著「有」者,對病與藥;法性非苦非空,藥石不可亂投。我願在此流通分的開始,鼓舞同道活潑起來,以諸佛法惠施眾生;若能令見者、聞者生大歡喜!嘆未曾有,是為無上布施。

  諸君當知,「弘法」「護法」,是一體的兩面;一為目的,一為手段;惟有弘法,才有護法的本領,也惟有能護,才能弘揚得開;究竟目的,無非是使如來大法,廣宣流佈;故以此品攝入流通分。以其居于十一,故曰「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就在佛陀說完了第十品的時候,這位堅牢地神,就對佛陀表白說:「世尊!我從昔來,瞻仰禮拜有無量數的菩薩摩訶薩,都是一些不可思不可議的神通智慧,廣度眾生。可是這位地藏菩薩就不同了,他比較那些菩薩誓願深重,而特別於南閻浮提,有大因緣。世尊!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萬億身形,度諸大道,但是他們的願力,尚有圓滿的一天。而這地藏菩薩教化大道眾生,所獲的誓願和劫數,簡直像千百億條恒河,那麼多的河沙數劫。是大菩薩功德願力,誠難思議!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在他住的地方,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一神龕,或塑或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

  「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肥沃。二者:家宅安康。三者:已經逝世的父母和祖父母,可以得生天道。四者:現在活著的眷屬及與己身,可以增益壽命。五者:人各有求,供養地藏大士者,在情、理、法範圍以內求之,所求遂意。六者:一切動產不動產,無水火災。七者:一切人力物力,不受外界損耗。八者:白天生活安適,則夜夢安祥,故能杜絕惡夢。九者:供養地藏大士者,行住坐臥,諸天善神衛護其身。十者:供養地藏大士者,多遇善知識,得聞未曾有法,而得開悟(聖因)。

  「世尊!以我的經驗見聞所及,過去世的眾生,已得是利,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若能於其宅舍,擇清淨地,供養是大士者,便得如是利益。但是還有兩個附帶條件,一者:存心端直,達到『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若有不可對人言者,密求菩薩則不靈也。二者:必信必敬。若諸眾生,信心不堅,敬心不切,不獲大利。若持『無所謂』主義者,則不獲益。若能堂堂皇皇做人做事,敬信菩薩,即一香一花,一茶一飯,朝夕禮拜,供養菩薩,則此十種利益不求而自得。世尊!我觀眾生,供養菩薩,心大則獲益大,心小則獲益小,心誠則實,心虛則虛,一切世間果報,無不從此八識田中流出,諸佛菩薩及一切善神惡鬼不過為眾生禍福之『增上緣』耳。」

  堅牢地神把這一段話說完了以後,又對彿陀表白說:「世尊!若在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他住的地方,有這部經典,及大士像,此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神通力,衛護此人,不使水災、火災、盜劫、賊偷、大小災橫,諸般惡事,悉皆消滅。」

  佛告堅牢地神說:「堅牢!你的神通力量,一般的神少有能及你的,何以故?南閻浮提,悉在你的庇護之下,乃至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稻、麻、竹、葦、榖米、寶貝,從地產生者,都仗賴你的力量。何況你又發心護法,稱揚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之事!啊!堅牢!我觀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地藏菩薩,及轉讀是經者,就是但依地藏經一事修行者,汝以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和些不如意事,聽到耳朵裏,何況令其親身受到呢?

  「堅牢!不但你獨自擁護是人,亦有帝釋天和梵天王,遣其眷屬,擁護是人。為什麼能得這麼多的聖賢擁護呢?皆由是人瞻仰禮拜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即是進入成佛康莊大道,此人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寫到這裏,本品已完,我們照例回過頭來,把義有未盡的地方,重新咀嚼一番。

  (甲)在品題的序文裏,談到「不可以『苦』『空』『無常』……亂投藥石,乃至以諸佛法惠施眾生。」我想,同道們可能發生誤會,以為「苦」「空」「無常」,不就是佛說的嗎?怎麼可說「亂投藥石」呢?不說此法,又說「以諸佛法惠施眾生」!真是令人大惑不解?答:「生死」「無常」「空」,是現象界的天經地義,不就是佛法,眾生不了生死無常的「空」義,便著于有,無始劫來,在這生死無常的迷魂陣裏透不出來,以是故苦。若能了悟生死無常的現象界,原為緣生幻有,性(體)自本空,無實際故。吾人在迷,猶如幻夢;在夢境中,生苦樂受!諸佛了知,觀緣起界,如幻如化,如電光影,一切境界,遂其因緣,在銀幕上(喻法性),幻有幻無,幻生幻滅;而此銀幕,實無境界可說;法性亦爾,遂眾生業,而現三界六道,而此法性實無三界六道可說。若向這裏透個消息,是為高度的藝術欣賞家,有何生死無常之苦呢?(不是否定生死無常)如來由此證果,故能常、樂、我、淨。

  若是低級觀眾,則隨銀幕上的悲喜劇,一把鼻涕一把淚!如是等人,則己捲入生死無常的漩渦裏,以是故苦。諸君當知,藝術界的緣起,完全在「生死」「無常」「空」的哲學裏面,高級藝術欣賞家,必須透過「生死」「無常」「空」才能看過究竟;若是沒有「生死」「無常」「空」,則此宇宙本無所有,看穿了「生死」「無常」「空」則知宇宙本是一個大魔術團(萬法唯識);看不穿大家就湊在一塊兒玩魔術。可是看穿了則必須鐵眼銅睛(佛慧)漢也。

  近代科學界和電影業之所以能突飛猛進,完全走在「生死」「無常」「空」的路子上,不過在一般人終日由之而不知其道就是了;我想不久的將來,可能被科學界所證實。所以這條路上不能滯留,滯留則不能進步。我們中國人,好在習慣上守舊,就是不懂「生死」「無常」的道理,尤其是不懂「空」的法則。譬如我國之平劇,反被電影業後來者居上,就是因為它違背了「空」的法則;所以它滯留在「生死」「無常」的路上不能進步;諸君不信,請審察一下子看!電影業無論是色或是聲,動作或表情,都是「生死」「無常」「空」的境界,平劇還在「生死」「無常」「假」的階段;假,雖然也是表空,可是它始終要有個東西,所以它笨拙,滯礙,抽象,不經濟,不能合乎時代要求,故被時代淘汰。

  我前面已經說過,「生死無常」就是「新陳代謝」;「生死」者,是言其過程;「無常」者,是言其迅速;「空」者,是言其本質也。現在科學雖然走在這條路上,但是他們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現在科學界帶領我們在這條路上賽跑;這樣再有一百年下去。就是核子武器不毀滅世界,我們大多數的人,恐怕都要變成神經質了?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可能產生很多難題?以是故苦。

  我們要想脫離「生死無常」的苦,必須在「生死無常」透視過來,在這條路上滯留不行,賽跑也不行;滯留與賽跑,在佛學上同名「執著」;惟有透視過來,才能即境超然,得到超脫的人生;這樣不滯留,也不賽跑;不阻礙時代進步,也不隨著時代發狂;只是於一切法,隨緣任運,坦蕩自如!得大自在!「生死無常」則又何苦之有?所以「生死無常」不即是苦,「著」即有苦;「生死無常」不即是佛法,「透視」過來,才叫做佛法。所以說:佛者覺也,佛法者,透視一切法究竟義(空)也。余前所說「不可以苦、空、無常凍結其心」者,因為這些名詞,還有「老」和「死」,大家都知道不可避免,可是人人都不樂聞,我們不可把這些名詞像冰塊一樣的壓在人家心坎裏,必須依于佛慧把它透視過來惠施眾生,使聽眾或讀者們不但樂意接受,而且還要法喜充滿,這樣佛法才能弘揚得開。

  (乙)增上緣者,也可以說助其成功之增上力也。譬如一臺手搖機,則其生產力弱,倘若安裝馬達,則其力增上,而產品亦可增加到千倍或百倍。若再改進機器,使其全部電動化,則其生產力,何止千萬倍。菩薩亦爾,無心于眾生,亦如電力無心于機器;可是吾人心電與菩薩交感,則隨其心願之大小,發生百、千、萬、億倍之增上力。亦如機器接上電力,則隨其機器之性能,增加百、千、萬、億倍之生產力。機器構造不同,性能各異,電力沒有差別;眾生心有邪正,願有大小,菩薩非有親疏。所以說,一切眾生善惡果報,皆從八識田中流出,菩薩乃為善法之增上緣,是故願力大,則獲益大;願力小,則獲益小,這才是「因緣果報」的正義。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一切善法和惡法,皆從六根攝入八識田中,這好像我們把種子撒到田裏一樣,再由田裏滋生出來,從抽芽、生根,乃至開花結果,無不獲利千萬億倍。善法如是,惡法亦復如是。

  這六種播種機關(六根),又以眼根和耳根為最銳利。故在地神護法品之後,如來放光,觀音啟請,說明見地藏像,聞地藏名,或聽說此經者,則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但必須由內心深處發出恭敬,生歡喜心;否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則無利益。就是說,如果在你家懸掛菩薩像而不恭敬供養,雖有此經,不信不敬,或心中狐疑,這好像沒有把種子吸收進來,更談不到開花結果了。所以說,則無利益。由此當知,吾人對于一切事物之看法,想法和做法,這一切的生心動念(識的動態),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因緣果報。

  「七七」事變前,鄧鵬九老居士,任江蘇吳縣縣長時,尚未信佛,在其城郊靈巖山,有一寺院,為印光大師駐錫,經居正居士的介紹,彼以好奇的心理,參見了印光大師,感覺這和尚也沒有些什麼。後經月餘,獨自往訪,適大師正在拜佛,態度虔誠,儀容莊嚴,彼在側面侍立良久,大師旁若無人,依然拜佛,他心中想道,這和尚真還有點傻勁兒!其愚誠可嘉。大師禮畢,這才讓他到客廳裏坐下。他第一句話問大師說:「你拜他(指佛像)靈不靈?」他心想這和尚一定故弄玄虛的說上一番,那知大師斬釘截鐵的回答他說:「不靈。」這真是晴天霹靂,使他大吃一驚!接著又問:「不靈,你拜他做甚?」大師曰:「他不靈我靈。」他心中更是驚奇,這和尚畢竟不凡!如是又問了很多道理,大師以儒家道理,發揮佛理,言簡理當,對答如流,使他五體投地,從此歸依了印光大師。

  這則公案充分表明了「萬法唯識」的道理,是故同樣的禮佛,發什麼心,得什麼報,發菩提心,則證佛果;起人天想,得人天報;今生糊糊塗塗供養三寶,來生做個糊塗財主;今生迷迷糊糊禮佛菩薩,來生做個糊塗官;所以者何?一顆摩尼寶珠落在垃圾兒的手裏,充其量不過買幾斤蕃薯填填肚皮。是故佛子,應當以正知正見發菩提心,供養禮拜三寶,發此心者,即使佛果遙遠,世世生生當為國王大臣,正法治世,護持三寶;或為朝野歸心的大長者子,領導世間,歸佛法僧。是故對佛經教,或見佛菩薩像,深入八識田中(俗云印相很深)生法喜者,即對菩薩一舉手一低頭,乃至一香一花之供養者,當知是人深種善根,世世生生於其所在之地,依情、理、法,所欲皆遂,是故能生見聞利益。以其居于第十二,故曰「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就在世尊說完了地神護法品的時候,從頂門(俗稱頭頂,言門者,毫光所自出也)上放出百千萬億大毫相光。觀佛三昧經曰:「如來為太子時,即有白毫之相,舒展開來,長有五尺,表裏清徹,白淨光明;卷縮起來,則聚于兩眉之間,故曰『眉間白毫』,為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樹下,此光長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時,此光長一丈五尺。」今言「大毫相光」者「大」表「法身」,等于梵語「摩訶」,非以限量境界而說。「毫相」表「解脫」,「光」表「般若」,何以故?光為色相之極微者,有輻射作用,亦有滲透能力;眾生情執深厚,為生死,煩惱所拘,故不得解脫;諸佛菩薩以般若智,透視眾生之煩惱、生死,即是諸佛之菩提、涅槃;了然自知,一切眾生,本自解脫。所以者何?無論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執則成生死,不執自涅槃;是故法華經曰:「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兩句偈言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諸法自爾」,眾生依于「我見」(自己的看法),於「法位」上妄加顛倒,猶如「舟行岸移」,實是妄見,非「自爾」也;那知「諸法實相」,任爾有翻江倒海的能力,也顛倒不得;而有顛倒「生死」「煩惱」者,全是有色眼鏡(我見)作祟!諸佛菩薩透視過來,才肯定的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好像我們身在船上,因舟行而見岸移,跳下船來,才能了然自知,動處(生死)即不動(涅槃)也。眾生皆以我的立場,我的看法,我的習慣,產生出來的「我見」,好像我們身在船上發生出來的錯覺一樣;吾人必須跳出以「我」為中心的圈子,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這種知識,叫做「觀照般若」;此般若智,能夠透視「諸法實相」;此「實相」者,即是擺脫眾生錯覺中一切法的究竟義也。此究竟義,即是解脫之相;解脫之相,本不可說,亦無相可見;所以者何?

  凡有可說,有可見者,皆相對法,非究竟義;譬如若見有「生死」「涅槃」相對,「煩惱」「菩提」相對,則交相纏縳,不得解脫。以其不可說,不可見故,故以光之「毫相」喻之;言其身心微妙,輕鬆自在,如人食瓜,個中滋味,唯食乃知。十地菩薩尚不盡知,況凡夫耶?故以「毫相」喻其微妙。光之輻射,遍週法界,其滲透力,如同金剛,能斷一切;故以光之用,喻般若也。此在眾生未成佛前,有眾生亦有諸佛,故取此喻,以喻「觀照般若」;若約「實相般若」說,則洞天徹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諸法本自涅槃,亦無佛相涅槃相可得;是故實相法中,無自、他相,無能、所相,無佛相,亦無眾生相也。

  邇今如來放出百千萬億大毫相光,都是些什麼光呢?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不同于以往丈五之光,乃等同法身,遍週法界之光,下皆如此。)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光,大慶雲毫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世尊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又從光中出微妙音,告訴與會的大眾,及天、龍等八部鬼神,人和非人等,聽我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在人道和天道當中,利益眾生等事。此大士利益眾生都有些什麼事呢?說起來不是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以其超情離想故,所以叫做「不思議事」。如若信奉不疑,卒獲菩薩摩頂受記,所以叫做「超聖因事」。有正因者,必有正果,故能次第證得十地菩薩果位,乃至成佛途中,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世尊於大毫相光中發是音已,會中有一位眾所週知的菩薩摩訶薩,他的名字叫做觀世音,從他座位上起來,豎立左膝,而右膝著地,對佛表白說:「世尊!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具足大慈大悲,憐愍這些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其不可思議威神之力,我聞世尊與十方世界無量諸佛,都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說:『這位大菩薩的神通智慧,即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經百千劫,說其功德,猶不能盡』;今此忉利大會,又蒙世尊普告大眾,稱揚地藏菩薩利益眾生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說此地藏菩薩不思議事,令諸天龍八部瞻仰禮拜是大士,得大利益。」

  佛告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這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乃至罪苦大道眾生,不管是聞到你的名字,見到你的形像;見聞以後,戀慕你或讚嘆你者,這些眾生,於無上道(佛道),必不退轉;在三大阿僧祇劫的菩提路上,常生人天道中,受勝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利益之事,你好好的聽著,吾為汝說。」

  觀世音菩薩言:「是的!世尊!我很樂意聽聽地藏大士的化跡因緣。」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若有天人,天福已盡,五衰相現者,或知命終將墮于諸惡趣者;像這樣的天人,若男若女,當五衰現相時,若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號,能夠一瞻一禮者,是諸天人,不但不死,反而轉增天福,受大快樂,並且永遠不會墮于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如是人、天眾生,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號,一聲經歷他(她)耳根者,是諸眾生,永遠不會經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其舍宅、財物、寶貝、衣服,變賣得資,或塑或畫地藏形像,使這臨命終人眼見耳聞,知道他(她)的眷屬,將其舍宅、寶貝等物,為其自己的緣故,塑畫了地藏菩薩形像;是臨命終人,若是宿世業報,應當得此生死邊緣的重病,承這塑畫地藏形像功德,很快的就會起死回生!不但如此,反而壽命增益。

  「如果是臨命終人,今生的業報將盡,應有一切罪障(十惡)業障(有漏業),應當墮在諸惡趣者,承這塑畫地藏形像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道或天道裏面,以無粗重煩惱故。享受著殊勝微妙的快樂!所以者何?以其地藏形像,或地藏聖號,映入眾生八識田中,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或女人,或在乳哺的時候,或在三歲五歲,乃至十歲以下者,在此期間亡失了父母,或亡失了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免不了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但不知他(她)死後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思憶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僅僅聽到地藏菩薩名號,能夠一瞻一禮,從一天到七天,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若因宿世業,或生前業,墮在諸惡趣者,計當劫數,不得超生!可是承其男(兒子)女(女兒)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即得解脫;不但解脫罪報,而且生在人道或天道當中,受著殊勝微妙的快樂!是思憶人的眷屬,假若自有善根,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承此功德,轉增成佛之因,在人、天道中,世世生生受無量樂。

  「是思憶人,若再能於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稱念菩薩聖號,滿足了一萬遍,即感菩薩現無邊身,告訴是思憶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其所思憶的眷屬。

  「若更能於每天念菩薩名千遍,滿足一千天者,當得菩薩遣令所在地的土地鬼神,終身衛護是人,並且現世衣食豐益;乃至一切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到菩薩摩頂安慰,親授記別(預期其成佛不謬)。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以及未來,百、千、萬、億等那麼多的志願,百、千、萬、億等那麼多的事情,或求現生果遂,或期世世稱心,不須他求,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嘆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更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遠擁護著我,是人于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安慰,授其將來要成佛的記別。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以樂法因緣故,發心深邃,不可思議;惟欲讀誦大乘經典,縱遇明師,教導令熟,無奈此人根鈍,隨得隨忘,經年累月,不能讀誦;當知是善男子,有宿業障,未得消除,非無善根;何以故?若無善根,則不能深樂佛法,珍重大乘法寶,況發不思議心?皆因前世吝法故,不肯以大法雨,惠施眾生,故於今生感愚鈍報,沒有讀誦能力。

  「像這樣的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把這不能讀誦的痛苦,向菩薩恭敬陳白,求哀懺悔!更以香、花、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再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迴首向南,合掌請服,臨入口時,發殷重心;服水既畢,禁食五辛以及酒肉,並戒邪淫妄語及諸殺害,經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六根聰利,一切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些貧苦人家,衣食不足,求謀不遂;或多疾病,或多凶險衰敗之事,因此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違逆身心;或在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像這些人,聞地藏名,見地藏形,發殷重心,恭敬供養,念菩薩名,滿于萬遍,這些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也從此豐益,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經營生計,或因公因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長途跋陟,入于原始森林,或過渡河海,驚濤駭浪!或經歷險道,虎狼獅子!是人在起程之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則其所經過的地方,鬼神衛護,此善男子,善女人,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于虎狼獅子,一切毒害,所不能損。」

  佛陀說完了這一段話,又告觀世音菩薩說:「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就是經過百千萬劫,也是說不盡的。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佈是經,令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佛陀說完了長行文的時候,復加重頌:

   「吾觀地藏威神力,  恒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  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  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  壽命轉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  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  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  悲戀瞻禮不暫捨,

    三七日中念其名,  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  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  即獲摩頂受聖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  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  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  永無業障能遮止。

    有人發心念經典,  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  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  於大乘經不能記。

    供養地藏以香華,  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淨水安大士前,  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  酒肉邪婬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  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於夢中見無邊,  覺來便得利根耳。

    應是經教歷耳聞,  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  能使斯人獲此慧。

    貧窮眾生及疾病,  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  求者乖違無稱遂。

    至心瞻禮地藏像,  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  衣食豐饒神鬼護。

    欲入山林及渡海,  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  一切諸難諸苦惱,

    但當瞻禮及供養,  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  應是諸惡皆消滅。

    觀音至心聽吾說,  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  廣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聞,  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  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迴法界,  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  普告恒沙諸國土。」

  寫到這裏,本品已完,餘義未盡,照例重新咀嚼一番。

  (甲)如來所放各種大毫相光,前已解釋,惟其光有輪光與散光之別,也有各種顏色之不同;輪光者,具有三義,一者表法圓融。如來大法,無中、邊之別,一中一切中,則此「中」當體即是不可思不可議;何以故?如大地輪,取其日光之直射,無處非中,若取日光之平射,則無處非邊;日本無心,常照常射,無所選擇;地無中邊,常運常轉;無心向背;是故當知,若中若邊,球形不有;直射平射,日光本無;而其有者,依于時空差別,同時異域,假有其名,名既假有;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是故世間一切法,依于差別因緣,許有其說(俗諦),離卻差別因緣,連說也無(真諦);所以你若看穿了,一切法皆是妙難思議。故知可思可議者(一切法),是俗諦法;不可思議者,是真諦法;真空不礙緣生幻有(從空出假);惟其幻有,諸有智者,了然自如法性真空(由假入空);真俗圓融,幻空不二,成中道義。二者摧毀為義:以輪能摧輾一切,助力器之一;故今之機械,俗名曰車;以其為眾多齒輪所構成,故司機者,亦曰車工;此中道義,能破眾生兩邊情執;情執一破,法法圓融;是故諸佛菩薩轉大法輪,若獅子吼,法音到處,萬象併吞!此從力說,是故曰輪。三者無欠無餘,此中道義,為諸法究竟,三世諸佛不易其說;以無欠故,不能再進步,以無餘故,也不會再退步;此現象界,惟有「輪」相才能象徵不增不減,是故稱輪。爾今如來放此寶輪毫光,乃至日輪毫光,月輪毫光,都是以此輪光說法。

  散光者,彌漫法界,以表如來法身物我同體者也。其他如瑞毫相光,玉毫相光,慶雲毫光,都是以世法象徵如來之光,讀者可以顧名思義。至于宮殿毫光,是如來光中現宮殿像,猶如吾人所見之海市蜃樓。總而言之,都是緣生如幻,九界眾生,唯識所現,惟佛與佛,則無此見也。雖說緣生如幻,唯識所現;且莫以為愚夫愚婦的痴心妄想,或者是痴人說夢;何以故?夢則夢矣!當知吾人皆在夢境,捨佛而外,更無一人而非夢者;所以者何?只若有一分無明未破,就有一分痴心在;痴心妄作,就是瞪著眼睛作夢,等覺菩薩尚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況地前耶(內凡)?況凡夫耶(外凡)?雖然同是作夢,洞房花燭夜,總比拉出去槍斃強得多。是故吾人在未證佛果以前,寧作人、天夢,莫作三塗夢;寧作三聖夢,莫作六凡夢;寧作極樂夢,莫作娑婆夢;雖同是夢,卻不可同日而語。余以唯識觀釋此經者,是想導引未信佛的知識分子,識此夢中因果,歸依三寶;使已信佛的虔誠佛徒,若遇瑞應,當知唯識,莫作聖解;楞嚴經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是故吾人若見瑞應而歡喜者,即落魔道。所以者何?凡屬唯識所現者,如帶有色眼鏡,眾生根器不同,則所見各異,同名別業妄見,故不應著相生歡喜心。若了唯識?能使未信者信,已信者則不狂也。

  (乙)光與音的關係:光與音原為一體之兩面,由視覺感受者,則為光;由聽覺感受者,則為音:是故眾見如來放出毫相光已,又聽到光中出微妙音,先見光而後聞音者,以其光速超音速也;猶如吾人先見電光閃閃,然後聽到雷聲隆隆。

  (丙)光與顏色的關係:光波與音波均由空氣之震盪為媒介而產生,吾人肉眼所能見到的光波,其頻率每秒約自四五○──七八○;肉耳所聽到的音波,其頻率每秒約一六──四○○○○;光波頻率四五○──七八○之間,所產生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可與音波頻率四三五──八一○之間所產生的cdefgab七種聲音大致相符。前面已經說過,光與音是一體的兩面,那麼根據這個比例數子,就是吾人肉眼所感受到的光波頻率四五○──七八○之間所產生的七種顏色,恰等于吾人肉耳所感受的音波頻率四三五──八一○之間所產生的七個音階。這樣說來,光能產生顏色,聲能產生音階,顏色和音階,就是光和聲的副產品;光和聲既是一母同胞,那麼顏色和音階,也是從兄從弟,總而言之,他們都是一家人。所以如來放光,五彩繽紛,出微妙聲,五音齊奏,音樂和藝術,俱時頓現。

  (丁)光的顏色與業力的關係:一切生物所稟受的顏色,就是一種業力使焉;業力者何?就是一切生物與生俱來的習慣力;以其久習成熟,不期然而然,就叫做業力。眾生造業,千差萬別,故其根性各各不同,唯識學上所說的「種子」,猶如生物學上所說的「因子」;一切生物稟賦何等因子(業種),即吸收何等光波,成為何等顏色;若全部吸收,即成白色;全不吸收,就成為黑色;故知白色為一切顏色的總合體;彼黑色者,猶如空腹高心之勢力小人;由空腹故,排洩不出去;由高心故,也吸收不進來,是故造成黑業。佛教以白業代表善業,以黑業代表惡業,白業代表最勝業,黑黑業代表無間業。此經如來首先放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當知此「大白毫相光」乃表如來清淨法身,為一切法的總合體,故稱「法性」;在密宗叫做「大陀羅尼」,在大乘起信論叫做「大總相法門體」,諸大乘經論叫做「諸法實相」,亦曰「一真法界」。其餘各種顏色之「大毫相光」乃表九界眾生在纏之法身也。前面雖說「毫相」是代表「解脫」;然而解脫的程度卻有不同;何以故?三乘聖人都言解脫,可是他們都是有修有證,這個修與證的觀念,在八識田中就落上一個痕跡(如同顏色);如來則不然,修無修相,證無證相,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不落一點痕跡;統攝一切法,而無一法可得。猶如白色,統攝一切色,而無一色可得。是故惟有「大白毫相光」,乃如來獨修獨證之大解脫光!以此解脫,望于三聖,仍在纏故,是故此處復言在纏法身,前後亦不矛盾。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囑者,囑咐;累者,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因為前在分身集會品已經懇切的囑咐過了;今者,這盛大的法會,行將閉幕,又為人天眾生重申托孤之重,故曰「囑累」。足見法王將崩,悲心不息!一再的將我等這些淘氣的娃娃囑托大法王子,其言辭悲憫而殷切,我等讀經至此,能不感激涕零耶!祇若我們常聽佛法,深切的體會到吾人原為無始劫來一流浪兒,六道輪轉,歷遍辛酸!真所謂「曾為王侯爭國邑,幾經螻蟻喪塵埃!」爾今幸聞如來大法,忉利天宮,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冠蓋雲集,真是盛況空前!現在法會圓滿,諸佛法駕將還本土,娑婆世界,法王將崩,我等聽此臨終囑言,豈不如大山崩!嚎啕痛哭耶!下面就是如來對著地藏大士作最後的咐囑。

  就在世尊說偈完了的時候,舉金色臂,復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以欣悅的口馒讚歎地藏菩薩說:「地藏!地藏!你的神力,不可思議!你的慈悲,不可思議!你的智慧,不可思議!你的辯才,不可思議!具足如是不思議力,縱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你這些不思議力,就是經過千萬個大劫,也是說不能盡。」

  復以沉重而悲憫的心情,喚著地藏菩薩的名字說:「地藏!地藏!你記著呀!記著呀!莫忽略了我今天在忉利天宮,邀請了百千萬億,不,還是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諸佛菩薩,還有那些天龍八部等鬼神。這大會之中,我將人、天等眾生,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交付給你了,勿令是諸眾生墮落在三惡道裏面住上一天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獄和大阿鼻獄,動起來,就是千萬億劫,沒有出頂的日子呢!

  「地藏呀!這南閻浮提眾生,意志不定,並且習惡者多,一切惡習,入于八識田中,如油入麵!所以他們縱發善心,須臾間的工夫便退心了!為什麼?他們八識田中伏藏著罪業種子,遇緣則起現行,現行復生種子,是故他們善心易失,惡念易增,以是之故,我曾經化身百千萬億,隨著他們的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呀!我的機緣已盡,我此應身,勢將入滅;可是薪(機緣)盡火(應身佛)滅,諸佛如來悲心不息,所以我今以最後言殷勤懇切的把這些天、人等眾,咐囑給你。在未來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正法,生一念善,種下少許善根,小的像一根毫毛,一根頭髮,像一粒沙子,像毛毛一渧,如是等人、天眾生,你以道力,善加護持,使他或她漸修無上正等正覺,莫使他們墮落下去。

  「」不但如此,地藏!就是在未來世,或者是天,或者是人,隨業受報,落在惡趣,當他或她臨墮地獄的當兒,或者已經到了地獄門前,是諸眾生,祗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者是一句一偈大乘經典;像這些臨危轉念的眾生,你以不可思議的神力,在此人前,現無邊身,為碎地獄(菩薩以神力幻變非實碎也。九法界眾生仗佛神力能有三變,一者為諸業障眾生轉境不轉心。二者為諸菩薩轉心不轉境,是故菩薩仍見地獄烈火熊熊,而其自心自在清涼。三者心境俱轉,諸大菩薩報生實報莊嚴國土,如其心,如其境也)施大無畏,先令此人身心安定,佛念凝聚,地獄猛火,即化紅蓮,是人從此脫地獄苦,得生天上,享受著殊勝微妙的安樂。

  「」何以故?三界幻翳,唯識所現,一切眾生,如夢中兒;夢中逐幻,則為幻境漂流!(輪轉六道)諸佛如來,猶如磐石,一切菩薩若能導引眾生,於漂流境中,足踏磐石(喻佛念永恒),則不為幻境所漂;而導引方便,莫若稱佛名號;是故『佛念』凝聚八識田中,即地獄境化為天堂。」

  就在世尊說完了這段話的時候,又說偈曰:

  「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世尊說完了偈的時候,地藏菩薩摩訶薩,豎立左膝,而右膝著地,合起掌來,虔誠的對佛表白說:「是的!世尊!願您老人家不必把這事掛在心上。在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道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地藏大士酬答世尊的話剛剛說完,會中有一位菩薩,他的名字叫做虛空藏,對佛表白說:「世尊!我自從到了忉利天宮,就聽到如來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不可思議。

  「」世尊!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菩薩名字,或瞻禮地藏形像,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現在和未來眾生,簡略的說一下罷。」

  佛告虛空藏菩薩說:「諦聽,諦聽!我當為你分別說之。

  「」虛空藏!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讚誦,香花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瞻禮讚歎,能得二十八種利益。這二十八種都是什麼呢?一者,能得天、龍護念。二者,諸善果報,一天增長起一天。三者,集菩提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鬼神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命智通。十七者,不違情理,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善緣殊勝,凡所去處,無不通達。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得宿世福,常生天上人間,獲如意樂。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生有宿慧,聰明利根。二十七者,得慈愍心,饒益眾生。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虛空藏菩薩,不但人、天眾生獲此利益,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或稱名,或瞻禮,或聞地藏菩薩本願事行,歡喜讚歎,瞻仰禮拜,能得七種利益。這七種利益都是些什麼呢?一者,速得圓根,圓人根利智猛,不但不歷聲聞、緣覺,且不滯信、住、行、向,由此功德,速得超入十地位也。二者,宿世業障,速得消滅。三者,既入十地,得佛法之氣氛,即得諸佛護念。四者,菩提不退。五者,正因佛性,速得增長(原文『增長本力』,『本力』者,即真如內熏之力也,內熏之力,就是『正因佛性』)。六者,得宿命智,即現在身,能知過、未。七者,畢竟成佛。」

  就在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段話的時候,來自十方世界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

  在這時候,忉利天降下了無量香華,還有天衣和一些珠寶瓔珞,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諸佛菩薩,各還本土。

  寫到這裏全經已完,我在這裏附帶著向讀者交代一下,地藏經是地藏經,我這唯識觀是唯識觀,我願以此書為現在未來諸善知識作研究地藏經的墊腳石,讓諸大德踏著過去,不敢作您的絆腳石,讓您跌倒。就是當您踏我這塊墊腳石的時候,首先看看我這塊墊腳石安放的牢不牢?我說這話不是不負責任,而是研究學問的人應有的態度,連筆者也是如此。我們讀任何人的著作,不讓作者的大帽子遮住我們的眼睛,我們要光著頭,睜開那雪亮的眼睛,然後再虛懷若谷的去研究吸收它,吸收進來,充實了自己,再硬起骨頭來為自己的著作對讀者負責。

  讀書人應當胸懷開朗,雖說是當仁不讓于師,卻不忌澝後來者居上,不崇拜偶像,也不願作人家的偶像,何以故?我覺得先進與後進,讀者與作者,猶如人之兩足,必須交替才能前進,吾人治學,也必須如此,學術界才有進步,人類社會才有幸福。自古以來,讀書人「我見」最深,「法執」最重,當其求學的時候,莫不以先入為主,稍有成就,就想著給人家當偶像,大有「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歟?」的感慨!

  這些話是我與生俱來的個性,也是我讀書作事體會出來的經驗,也是我研究內典的基本態度;我總感覺佛經經過口述、抄本、翻譯、印刷,不無「魯魚豕亥」之誤;再加上翻譯者的運筆是否善巧?所譯出來的文章,是否合乎現代?尤其是文言文,若有一字之誤,全篇文章都變了質;翻譯者運筆若不善巧,則能引起讀者不正確的觀念,把全經的意旨埋沒了,可是自古及今註疏大德,都不願也不肯動著經文一文一字,明白的就讓它明白了,不明白的讓它糊塗下去,這樣可以免去人家責難,也免得一句錯了招惡果報;話又說回來了,我感覺持這種態度的人,缺乏責任感。我們無論讀書、作事、寫文章,都要認真、徹底、負責任,只要我們依照原則,本著良心,把問題放在前頭,把「我」放在一邊,妥善的加以處理,雖不中不遠矣。

  曰:十地菩薩尚且向佛請益,吾人博地凡夫,經中疑難問題,怎能處理得當?曰:吾不能為圓,以規而圓之;吾不能為方,以矩而方之;我們研究任何學問,必須找出一個準則來,諸大乘經論,以超時空性的真諦法說,以第一義諦為出世法的準則。囿於時空的俗諦法說,無論十方淨穢國土,都是九界眾生唯識所現,故其果報,因緣具足的時候,不由造作,法爾現前,是為世間法的準則。以真俗圓融的中諦法說,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為中道準則。如來說法,不外彰顯此三諦理,吾人以此三諦為三法印,凡經中所有疑難問題,以此三法印而印證之,合則為是,不合為非,則一切不合時代的艱澀語句,不妨依三法印而變通之,此是古大德之所不願作,不肯作,筆者初生之犢,以林添禎下海之精神,斷然為之;所以我首先向讀者交代,地藏經是地藏經,唯識觀是唯識觀,如果我自始至終不違三諦之理,願作讀者的墊腳石,讓大家踏著過去,不敢作讀者的須彌山,阻礙進步;有功則迴向法界有情,同生極樂;有過則獨自擔當,甘墮三塗!言念及此,淚下數行!願諸善知識善加指示!諸佛菩薩體我諒我常護念我。

  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全部終。

        中華民國五十六年即佛曆二千五百十一年

        國曆十二月十八農曆十一月十七佛誕日

         山東萊陽趙亮杰著述于臺北市郊象山山麓菩提崗蓮邦寄廬。
上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生字注音
下一篇: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03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